新浪科技|微博晒出东京奥运成绩单:网友互动量超15亿次 参赛选手粉丝增量超七千万

2020东京奥运会落幕 。 中国代表队以38金32银18铜的好成绩追平了在境外参加奥运会金牌最多纪录 。 8月10日 , 作为用户围观和讨论重大体育赛事的核心平台 , 微博也披露了自己的成绩单 。
本届奥运期间 , 微博DAU峰值在首金日超过了3亿 , 用户累计发布3.83亿条奥运讨论微博 , 互动量累计超过15.33亿次 , 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4252亿;与上一届里约奥运会相比 , 网友互动量提升了15倍 , 话题阅读量提升了245% 。 截至8月9日 , 本届中国代表团参赛选手的粉丝总量已达到1.2亿 , 新增粉丝量7128万 。
奥运会推动微博完成粉丝迁移 奥运健儿成为新顶流
这个夏天 , 奥运健儿们纷纷在微博平台现身 。 微博已成为此次东京奥运赛事期间 , 中国代表团运动员最集中的社交平台 。 截至目前 , 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432名参赛选手中 , 已有358人开通微博 , 其中28人粉丝总量已超过百万 , 男乒选手马龙的粉丝总数甚至超过了700万 。 这些运动员共计发布2472条微博 , 总互动量为1.51亿 。
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迅速圈粉 , 微博用户也开始追随他们的新偶像 。 自击落奥运首金开始 , 射击运动员杨倩微博的粉丝数量就开始飙升 , 从赛前不足300人 , 十天后就累积到260万 。 这样的变化在很多奥运健儿身上都有发生 。
每当赛事结束后 , 选手的微博就成为了一个用户讨论赛事的广场 。 尤其是这一次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00后小将 , 比他们的前辈更习惯使用社交网络分享心情 。 杨倩参赛时的沉稳冷静 , 与拿到金牌后的可爱产生反差萌 , 使得她迅速出圈 。 全员00后的跳水梦之队也系数在微博平台亮相 , 备受关注的全红婵开通微博后变感谢“哥哥姐姐”们的支持 , 人气迅速飙升 。
微博已经成为了运动员和观众共同的情绪出口 , 有来有往的“讨论”变得更加频繁 , 而奥运会的社交化传播使得微博平台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一场粉丝迁移 。 与此同时 , 微博期望推动品牌主与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有更多正向连接 。 微博宣布 , 将从自身产品出发 , 全网投入上亿资源 , 从代言和IP项目合作等多种维度为运动员提升全方位影响力 。
与媒体合作共筑奥运资讯矩阵 引导网友观赛讨论
正式开赛前 , 微博就宣布与新华社达成合作 , 投入数亿资源助力新华社在平台上实时播报东京奥运 。 随后 , 微博陆续又与人民日报、五星体育、澎湃、新京报、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媒体合作 。 这些奥运矩阵中的媒体既为微博用户贡献多元化的内容产品 , 又成为微博平台上各个热门话题的主持人引导网友参与讨论和互动 , 形成良性的观赛氛围和完整的观赛体验 。
其中 , 人民日报作为主持人的跳水、乒乓球等热门项目赛事资讯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榜首位 , 带动微博用户围绕该话题不断延伸、破圈 。 数据显示 , 赛事开始后至8月5日 , 人民日报主持上榜的热搜话题累计达到303个 , 运动员赛场内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网用户的心 , 阅读量屡屡突破新高 。
不仅如此 , 基于微博与中国移动咪咕之间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赛事期间 , 咪咕为微博策划和提供了相关自制节目及通过东京当地博主和机构制作大量PGC内容 , 并在节目、演播室中通过口播、压屏等多种形式引导用户去微博讨论赛事;微博则在相关热搜话题及咪咕发布的短视频内容中增加直播导流入口 , 方便用户围观奥运的同时前往咪咕视频观看赛事直播 。
双方搭建了一个“观赛+讨论”的良性互动闭环 。 通过微博新增的功能模块 , 用户可以在搜索奥运相关赛事话题时看到赛事视频的直播入口 , 点击后即可跳转至咪咕的视频内容 。 这对在微博用户获得赛事资讯是一个重要补充 。 赛事期间 , 咪咕相关账号共发布奥运博文约五千条 , 主持话题阅读量约为278.6亿 , 其中有近300次登上微博热搜 , 视频播放量达到17亿 , 获得高达300亿的曝光 , 咪咕体育的微博账号粉丝量增长了120万 。 乒乓球女团男团的半决赛及决赛、中国与意大利女排大对决等核心赛事的热搜结果页添加咪咕直播入口 , 为咪咕视频客户端引流超过300万用户 。
与咪咕的合作打造了一个新的版权方与微博平台联动的模型 , 不仅沉淀了社交资产 , 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 , 还助推了彼此增加了用户活跃度 , 提升了传播的效果 。 可以看到的是 , 内容在微博得到了比其他平台拥有更好的传播途径和效果 , 同时随着流量的循环打通也能带动双方各自在商业价值上的提升 。
热搜中见证用户围观奥运赛事 爱国情怀从中释放
看热搜了解赛事 , 用评论分享观点 , 已经成为这一代人围观体育赛事的标配动作 。 兴奋而又好奇的微博网友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和结果 , 而是也想第一时间获得比赛之外的更多细节 , 以及其他网友和专业人士对比赛的看法 , 甚至只是想要与同好分享周边花絮 。
从关注杨倩冲击首金 , 到邓亚萍复盘奥运混双决赛 , 微博热搜榜的内容随着赛事进程不断更新 。微博数据显示 , 本届奥运会期间共诞生了3462个热搜 。 细数这些热搜便可以发现 , 微博网友普遍关心的是参赛选手的场内场外表现、往届选手对赛事的解读 , 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表现 。
等到赛事后半程 , 参赛选手赛后感言 , 以及与家人朋友、和影视明星等跨界大V的互动也陆续登上热搜 。 微博用户一边讨论苏炳添每晚十点准时关手机睡觉 , 另一边吃瓜李雯雯说在奥运村都睡地上 , 还会关心施廷懋说曾因抑郁求助心理医生、尤浩爷爷奶奶曾靠卖馄饨供其训练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些热搜大部分是平台原创内容 , 然后再发酵到其他社交平台 。
不仅如此 , 作为一个公众平台 , 微博也承载了运动员和用户爱国情怀的释放和表达 。 尤其是在如“昕雯联播”组合不敌日本组合获得乒乓球混双银牌后 , 相关热搜话题下 , 既有用户理性客观分析解读 , 也有用户安慰参赛选手 。 更令人意外的是 ,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 , 热搜成为他们展现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的独特平台 。 奥运会落幕时 , 有超过1.2亿用户参与了点亮国旗的活动 。
连麦、集卡、超话社区 这个夏天在微博全维度玩转奥运
除了传统图文形式的资讯流 , 微博提供了更多内容形式的选择 。 东京奥运期间 , 现役运动员现身直播间引发用户阵阵惊呼 。 张湘祥谈举重运动员有多难、李潇潇解读许昕刘诗雯的付出、孙一文在直播中追星刘雯和王嘉尔 , 以及陈清晨在连麦中唱rapper , 这些内容不同于以往严肃的新闻采访 , 却在连麦这种轻松的互动中产生 , 成为留住用户的关键利器 。
微博统计 , 赛事期间 , 共举办了31场连麦直播 , 邀请了80名涵盖知名运动员和电竞、科技、情感、美妆、汽车等各领域大V嘉宾和35名奥运健儿 , 累计播放量过亿 。 其中现役奥运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杨舒予上线这一场的播放量甚至达到了1543万 , #杨舒予说苏炳添yyds#迅速窜上热搜 。 除此之外 , 男乒半决赛、中国女排对阵俄罗斯等赛事期间的直播连麦播放量也纷纷破千万 。 数据显示 , 同时在线人数一度超过20万 , 直播间评论超过10万 。
在微博花式围观奥运并没有局限于连麦 , 事实上 , 完整的运营策略使得用户形成了持续性的期待 。 比赛开始前10天 , 微博就设计了火炬传递活动 , 邀请大V带动用户一起参加 , 每天解锁一个场景 , 为赛事预热 。 赛事开始后 , 微博又设计了点赞、奖牌卡收集等互动模块 , 营造奥运分为 , 通过奖励机制吸引用户参与 。
【新浪科技|微博晒出东京奥运成绩单:网友互动量超15亿次 参赛选手粉丝增量超七千万】与此同时 , 除了传统热门流、发现页入口、视频社区都有奥运内容呈现外 , 这一次微博专门推出了“东京奥运日记”的前方内容 , 基于LBS强化当地内容 , 通过预先沟通的前方采访人员、运动员、志愿者和当地大V , 展现第一视角下的东京奥运 。 并且 , 超话社区引导用户发帖互动 , 热门运动空降发帖更是激活用户的兴趣 , 提高了每日活跃的频次 , 相较6月均值增长了260% 。 其中 , 杨舒予在超话和用户从美食聊到人生 , 杨倩也有近30次亲自参与超话互动 。
“每逢赛事刷微博” , 这已成为网民围观和讨论体育赛事的固定动作 。 本届奥运赛事期间 , 微博更是完成了一场粉丝大迁移 , 让奥运健儿成为了“新顶流” , 同时让用户完成了从过去“单向接收”到“双向互动”的新体验 。 凭借完整的体育产业链以及海量爱好者、活跃用户 , 以及各界大V , 微博展现了头部公共平台在赛事社交传播上的独特优势和在体育产业上的巨大价值 。

新浪科技|微博晒出东京奥运成绩单:网友互动量超15亿次 参赛选手粉丝增量超七千万
文章图片
图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