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_原题是:从性价比到高端化 , 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据悉 , 小米旗下的高端旗舰机型MIX4将在8月发布 , 该款机型将搭载骁龙888 Plus处理器 , 并配备最新屏下镜头 , 顶配价格或接近8000元 , 比高端机款11Ultra的售价更高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1/8

假如“米粉”还有记忆的话 , 小米旗下第一台手机小米1当时的售价仅1999元 , 从小米1走到现在的小米11和MIX系列 , 除了价格翻了几倍之外 , 小米的高端化转型 , 到底算不算成功?
01 千元手机起家 , 小米“高端化”的痛点何在?
从小米集团的成长轨迹来看 , 小米可以说是凭着智能手机起家 , 通过硬件生态扩张 , 以互联网服务承载未来的一个品牌企业 , 而“高性价比”则是小米崛起的秘诀 。
小米初期之所以能够突围而出 , 最核心的原因是小米在互联网时代成功实现了高性价比的超级模式 , 在当年智能手机都是极高价格的时候 , 小米就用1999元的定价 , 成功的把智能手机打到了2000元左右的价格 , 之后红米手机更是进一步将智能手机压到了千元价位 。
在成功崛起之后 , 小米很快便开始探索创新的生态链业务模式 , 以手机为基础 , 开发一系列以物联网为连接的IoT及生活消费产品 , 并积极开拓互联网服务 。
小米集团的IoT战略是从手机出发 , 逐步涵盖周边的各类产品 , 包括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 , 不断渗透用户生活 , 小米只负责部分产品的开发和制作 , 其它则交由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来完成 。
小米不可能靠自身完成全系列生活消费品的开发 , 因此 , 小米选择了“借用” , 即通过投资方式 , 跟拥有相关资源和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 。
据去年年报显示 , 小米目前共投资超过310家公司 , 这种“择优合作”的方式 , 能让小米产品的成本控制做得更为极致 , 但另一个问题也需要解答 , 那就是“低价”是否等于“廉价”?
去年 , 雷军曾在亚布力论坛上发出灵魂三问:为何大众普遍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中低端?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代工的、贴牌的?认为小米没技术?
以“高性价比”崛起的小米 , 也在消费中心中留下了同样的印象 , 短期内 , 哪怕小米推出了单价更高的手机 , 也很难改变这个印象 。
我们来看小米过去五年的营收数据 , 目前 , 其业务类型包括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和互联网服务 , 其中 , 手机业务在营收中贡献度一直在60%以上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2/8

但从毛利率贡献占比来看 , 小米手机的毛利率是几项业务中最低的 。 尽管在全球著名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手机市场Q2排名上 , 小米已经超越了苹果 , 成为三星之后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第二名 , 但从今年一季报数据来看 , 小米的ASP(平均销售价格)为每部1042.1元 , 虽然已经达到了西欧和美国的平均ASP水平 , 但相比苹果、三星等高端品牌而言 , 这个数字依然不高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3/8

可见 , 小米手机目前的定位是“高或低” , 只能看相对哪个市场而言 , 但不能否认的是 , 其手机业务确实是不怎么赚钱 , 即便“低价”可以让其保有较强的“流量效应” , 但小米1推出至今已有10年时间了 , 小米要进一步发展 , 就要将业务占比最大的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往上提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4/8

无论是基于消费者对小米“低价”的刻板印象 , 还是基于低端手机对营收毛利率的低贡献度 , 对资本市场而言 ,“走价”肯定比“走量”更有稀缺性、抗风险力 , 这也是小米必须走上“高端化之路”的初衷 。
02 从产品力到渠道 , 小米“高端战略”怎么打?
小米要向“高端化”转型 , 推出高端机型是第一步 , 这属于“产品力”的提升;而第二步 , 则需要渠道的配合 , 因为对一个高端品牌而言 , 旗下产品不能只有硬件 , 而没有软件 , 对终端消费者而言 , 门店的布点和服务 , 都是体现品牌价值的地方 。
高端机代表的是整个购买及服务体验 , 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 而在线下优化门店体验、方便购买 , 甚至包括销服一体 , 完成优质的交付 , 都是高端机的一部分 。
我们先来看小米的“产品力” 。 去年一年间 , 小米接连推出了小米10、小米10 pro和小米11系列机型 , 产品价格也从3000多元 , 跃升至6000多元 , 无论从消费者还是投资者的角度看 , 小米在去年 , 确实站上了高端的舞台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5/8

以小米11为例 , 从配置上来看 , 小米11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器 , 采用曲面挖孔屏方案 , 搭载DisplayA+认证的三星AMOLED屏幕 , 均属于高端机的配置 , 在“产品力”方面 , 小米确实在不断加大硬件的提升 , 今年一季度 , 其研发费用更暴增了60% 。
而从销量来看 , 截止今年5月 , 小米官微宣布小米11系列全球销量突破300万台 , 据数据显示 , 在今年1月-4月 , 小米11系列在4000-6000价位段的销量位列安卓手机第一 。
“产品力”以外 , 小米的线下渠道“小米之家”从去年开始 , 也在疯狂开店和迅速下沉 。
从2020年下半年小米决心全力深耕线下渠道之后 , 小米之家的数量迅速破千 , 至今全国已有8000家门店 。
在过去 , 线下渠道一直是小米的短板 , 小米总裁王翔曾表示 , 在线下智能手机市场中 , 小米的市场份额可能只有7%左右 。
小米线下渠道推不动 , 与其商家返利过低有关 。 此前 , 小米一直走的都是互联网模式 , 其产品售价更多采用的是“成本+利润点”模式来定价 , 并未为渠道商预留过多利润 。
相比较之下 , 36氪曾提到 , OPPO、vivo、华为的返利都能达到20% , 而小米11部分机型 , 给到商家的返利即使已从之前的7%左右增加至13% , 仍与其他手机商有一定差距 , 这也是小米从前线下发展难的原因 。
为此 , 小米除了加大商家返利之外 , 也通过零售体系的改革来加速线下门店的拓展 。 过去 , 小米的线下渠道模式采取小米之家(自建自营)、专卖店(他建自营)、授权店(他建他营)、专营店(他建他营)四种模式 , 并未对不同城乡有明确分层管理 。
从去年开始 , 小米把过去复杂的线下体系规整为专卖与授权两种形式 , 一二三线城市主要采取专卖店模式 , 县镇主要采取授权店模式 。 让有实力的经销商去城市大型商场开设小米之家 , 而实力稍次的经销商 , 和过去的专营店 , 则鼓励其到县城与小镇开设授权店 。
专卖店模式的最大变化是目前全部实现了货权在小米 , 经销商把一部分货款交到小米作为押金 , 货没卖出去就都算小米的库存 , 这样可以降低线下零售商的风险 , 也能进一步吸引大型经销商的加入 。
而通过小微经销商往授权店的转型 , 则能进一步降低县城门店串货等不规范的操作 , 让县城的授权店也能提供更标准化的服务 , 本质上代表的是管理下沉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6/8

小米副总裁卢伟冰表示 , 小米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新开10000家小米之家乡镇授权店 , 在去年 , 小米线下份额还是个位数 , 现在已明显提升 。
下沉到越小的地区 , 市场渗透率才会越高 , 无论从品牌力的展现 , 还是配套服务能力的提升 , 都是加快小米“高端化步伐”的重要基础 。
03 冲击高端 , 小米不仅是手机制造商
走在“高端化”的路上 , 小米已经在不断努力 , 但差距却仍然存在 。
以上文提到的ASP(平均销售价格)为例 , 和去年的自己相比 , 今年Q1小米的ASP从去年同期的1038元上升至1042.1元 , 同时带动手机板块的毛利率从7.2%提升到8.7% , 有进步 , 但也仅仅是初见成效 。
对战传统手机品牌 , 比如三星和苹果 , 传统手机品牌无论是从产品研发还是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来说 , 都比小米强大 , 尤其是在供应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上 , 市占第一的三星有自己的芯片 , 屏幕 , 存储和组装工厂 , 这暂时是国内手机品牌都无法比拟的 。
但小米也并非全无优势 , 因为相比较之下 , 小米不只是传统的手机制造商 , 而是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 当然 , 三星、苹果、华为等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智能手机外的业务 , 但在这方面 , 小米走的更早更快 。
从‘手机+AIoT’到‘手机×AIoT’的战略升级 , 可以看出小米的野心 。 小米的AIoT领域包含四大战略:增强智能家居连接性的产品;进一步占领客厅家电;推出智能轻生活电器爆品;最终进一步加强手机和IoT设备之间的联动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小米未来是要进一步打造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的 , 这也是小米生态链布局的初衷 。
和其它品牌相比 , 小米IoT系列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一直领先 , 以小米电视为例 , 其去年全球出货量为1 , 200万台 , 连续8个季度在中国大陆市场排名第一;而小米智能音箱和路由器等系列产品 , 其市场份额也一直处于头部位置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7/8

对小米来说 , ‘手机×AIoT’战略才是其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 其核心优势并非单纯依赖于手机产品力和渠道网络 。
通过AIoT , 小米用更多有价值、长粘性的设备 , 产生和用户的有价值交互以获得新的流量 , 再向广告、游戏、金融等高毛利业务进行转化 , 目前 , 小米的AIoT平台已连接的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3.24亿台 , 同比增长38% , 这些宝贵的流量 , 都能进一步支持小米“变现” , 去年 , 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可是高达61.7%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文章图片
图8/8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作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 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还有很长的坡要爬 , 毕竟 , 要从“性价比”走向“高端化” , 要改变整个消费者的心智 , 并非一台旗舰手机就可以改变的 , 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
但作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 小米未来的增长空间 , 也并非只在手机端之上 。 “性价比为岗”仍是小米未来坚持的核心价值 , 部分手机业务要向“高端化”冲击 , 与维持小米现有的高性价比路线 , 两者并不冲突 。
对小米而言 , 能赚钱的业务又不止手机 , “高端化”只是其多元化的尝试之一 , 无论成败与否 , 只要小米生态链的价值仍在 , 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
【新浪科技综合|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且未核实版权归属 , 不作为商业用途 , 如有侵犯 , 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