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东京奥运曲终 “同款经济”未散

来源:北京商报
_原题是:东京奥运曲终 “同款经济”未散
北京商报讯(采访人员 郭秀娟 王晓 实习采访人员 燕慧)“看奥运 , 淘同款” , 观看这届奥运会的网友忙得不亦乐乎 。 截至8月11日 , 在安踏天猫官方旗舰店 , “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鞋纪念版跑步鞋”月销量已超过4000双;乒乓球项目赞助商红双喜在天猫旗舰店售卖的一款乒乓球拍月销量超2万只 。
7月24日奥运比赛首日 , 杨倩夺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后 , 她佩戴的“小黄鸭”发卡和“胡萝卜”皮筋立刻走红网络 。 此后 , 随着奥运赛事的进展 ,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同款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 , 譬如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耳机、陈梦的乒乓球拍项链、中国队的红色奥运口罩 , 甚至还有“套餐”组合 , 比如举重选手侯志慧的“夺冠三件套”——保温杯、热水、风油精等都成为网络热销款 。
【新浪科技综合|东京奥运曲终 “同款经济”未散】“奥运效应带动相关体育用品增长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 。 首先奥运会作为全球顶级的焦点事件 , 具有较高的流量属性 , 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其次奥运会所传递的奥运精神具有较高的感染性 , 消费者通过购买相关联的奥运会赞助商的产品 , 进一步感受奥运氛围;第三 , 奥运会也进一步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安踏、红双喜等国货的销量 , 推动了民族品牌的发展 , 而且我国一些体育用品的质量和品质近些年也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组副教授郭斌表示 。
在奥运效应拉动体育用品市场消费之外 , 即将举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不断助推冰雪运动项目和线上消费 。 据了解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过程中 , 将努力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 推动冰雪运动普及 。
“聚焦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双奥战役’ , 借势奥运的体育品牌制高点 , 安踏推出全新‘冠军店’ , 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 。 ”安踏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事实上 , 除了体育赛事对民众购买力的拉动 , 国家对于国民强身健体相关政策的颁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 。
日前 ,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 《计划》明确 , 到2025年 ,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 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 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
在郭斌看来 , 随着《计划》颁布 , 未来中国全民健身的热情更高涨、参与人群更广泛 , 从消费者层面来说 , 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 , 消费潜力巨大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自2015年起 , 中国线上运动用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2020年运动用品市场规模已达1749亿元 , 预计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5亿元 。 另外 , 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 我国运动人数正以39%的速率增长 , 预计2025年将达到5亿人 。
“大趋势下本土运动品牌赶上好时机 , 不过与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相比 , 本土运动品牌在运动细分、功能研发、新材料应用上依然差距较大 。 比如在场景配搭上本土运动品牌过于追逐运动休闲、运动时尚化 , 鞋服比例上 , 服饰类占比远远超越鞋类 。 ”鞋服行业品牌管理专家程伟雄分析 。
关于未来体育用品市场发展 , 郭斌建议 , “未来国内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专业技术含量 。 推动体育用品在多场景下的应用、注重体育用品背后的服务以及和受众的黏性互动可能是很多体育用品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