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托不住这消失的万亿市值?


|老铁们托不住这消失的万亿市值?
文章图片
图1/1
接近1.4万亿市值消失 , 是老铁们的支持力度不够?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银时
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2021年第二季度淨亏损人民币6亿元 , 包括长期投资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31亿元 , 而 2021年第一季度则录得公允价值收益人民币237亿元 , 两者均主要与对快手科技长期投资按市价计量的调整有关 。 ”
在日前百度发布的二季度财务报告中 , 快手的名字略显尴尬地现身其中 。 而财报中那句对一季度盈利、二季度亏损的解释 , 也基本上概括了快手过去半年来的境况——Q1的亮点、变成了Q2的"包袱" 。 市值从超过1.7万亿港元跌到3100亿左右(截至8月16日收盘时市值为3106亿港元) , 说的严重一点儿 , 或许可以用“从天堂到地狱”来形容 。
网友眼中的“韭菜王”?
由于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及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变化 , 上半年海外股市的中概股普遍出现下滑 , 不过类似快手这样半年时间市值蒸发近1.4万亿港元(相当于直接跌掉一个美团) , 回看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史 , 也绝对是少见的 。
当然 , 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 我们不妨换个更加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种起伏 。 当初股价冲破400港元、市值1.738万亿港元的那股势头 , 对于快手而言只是一个美好的意外 , 它总要回归到基本面 , 也就是真实的市场价值 。
国内新崛起的几大移动互联网巨头中 , 快手的兴起、发展和起伏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
IPO , 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 回望快手的上市时的重要选择 , 就值得仔细论述一下 , 关于这一点可以分为快手自身境况以及资本市场大环境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
首先是快手自身的情况 。 今年2月5日 , 快手正式登陆港交所 。 此时正好处在其春节斥资拉新 , DAU快速上涨的周期内 。 根据此前的报道显示 , 在21亿元真金白银的刺激(市场费用)下 , 快手今年春节期间的DAU峰值刷新了历史新高——接近5亿 。 另外 , 在上市前9天 , 其又刚刚完成了24.5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 , 也进一步抬高了自己的估值 。
其次 , 是彼时的一级市场也远比当下来得更加疯狂 。 疫情之下 , 各国“央行”不同程度的放水 , 也让无处可去的热钱大部分都涌向股市 。 而这时 , 顶着最热风口“短视频第一股”的名头、有钱又有用户的快手 , 闪亮地出现在了这些手握热钱四处寻找机会的投资者面前 。
于是 , 我们看到上市之前超千倍的认购 , 以及上之后短时间内的股价暴涨 。 12天的时间 , 快手的股价从发行价的115港元上涨至峰值的417港元 。 彼时 , 那些手握股票的快手员工隐然成为国内互联网圈最被羡慕的存在 。 遗憾的是 , 6个月解禁期后 , 他们手中股票的价值已然跌去了很多 。
随着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恢复冷静 , 手中的钱也不再那么“烫手” , 本就洋溢“水分”的市值加上整个中概股市场的变化 , 快手以半年时间超82%的跌幅 , 被网友们戏称为知名中概股里的“韭菜王” 。
上市企业的股价起伏就是这样 , 股价和市值的波动永远是外界衡量与讨论的最大焦点 。 而这种讨论对于那些股价下滑的公司而言 , 自然就成了管理层身上最大的压力 。
记得两天前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这样透露 , 自己曾因为股价下滑被投资人当成小学生一样训了一个多小时 , 当时衬衫都湿透了 。 不知道 , 在某个公司的会议室里 , 有没有这样一位投资人让宿华衬衫湿透 。
老铁为何难破圈?
抛开资本市场层面的讨论 ,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快手的业务发展脉络 , 这样才能真正看清短视频行业变化前行的规律 。
除了前段时间重金买下的奥运版权和内容之外 , 朋友圈近一段时间来关于快手的宣传海报 , 应该就是“新知播”了 。 从其对外宣传的口径上来看 , 快手也在尽可能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知识分享平台 。
对于一个内容平台而言 ,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尝试举措 。 同样的尝试 , 过去两年B站已经做过 , 知识区的出现也成功证明了破圈过程中B站用户对于知识类内容的接纳程度——还是蛮巨大的 。
根据前不久报道显示 , B站的DAU目前已经突破6500万 , 成功超越优酷 , 成为仅次于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第三大长视频平台” 。
【|老铁们托不住这消失的万亿市值?】那么 , 同样的做法平移到崛起于下沉市场的快手身上 , 会带来怎样的成效?
一个最直接的结果 , 就是用户增速的变化 。 根据QuestMobile近期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半年大报告》显示:截止今年6月 , 快手的MAU为4.1亿 , 同比出现了2.9%的下滑 。
反观主要竞争对手抖音方面 , 其MAU达到6.4亿 , 同比增长高达25.6% 。 此外 , “抖快”双方作为增长新引擎的极速版应用 , MAU都达到了17亿上下 , 但快手极速版同比的涨幅为47% , 而抖音极速版的同比涨幅却高达95.9% 。
在内容上的破圈 , 试图吸引的自然是原有用户圈层外的增量 。
但是 , 类似的破圈举措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 所以我们看到B站每个季度的亏损程度也在陪伴着用户增长一起上升 , 只是对于投资人而言 , 只要B站的社区氛围不被完全破坏 , 依旧保持自己超高的用户粘性 , 这种在保证用户增长前提下的巨额亏损还是可以接受的 。 因为这些新用户的出现 , 代表着其未来可能会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
快手不断破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近年来 , 其投入重金持续进行内容破圈 , 但在面对亏损不断增加的同时 , 用户增速却未能如愿地跟亏损一起增长:Q1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下 , 快手经调整后净亏损为49.2亿元 , 较去年同期增加13.2% , 加之前面提到的MAU增势放缓 , 可以看出这相当于给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 , 就是快手的用户量碰到了增长的天花板 。
另一方面 , 与B站的变化不同 , 放眼整个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 , 能够完全与B站对标的应该是快手旗下的A站 , 但很显然现在的A站还无法与B站相提并论 。 当快手面对众多短视频行业的竞争对手时 , 一方面要超越B站、一方面要面对抖音在用户增速上的远超(参考上文提到的QM数据) , 多少会显得力不从心 。
用户总量摸到增长天花板、主要竞争对手又在突飞猛进 , 这种局面自然会让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 于是 , 我们才会看到其半年时间市值蒸发了近万亿港元 。
破圈与赚钱共进退
对于一家用户增长逐渐放缓的上市公司而言 , 赚钱就成了首要任务 。 关于商业化的进程 , 快手正在积极注入更多新的元素 , 也在做出很多新的尝试 。
崛起于下沉市场 , 早期以天佑等主播为代表的快手头部大V们 , 大都是从YY迁移过来并且带着YY秀场直播的那套草根江湖做派 。 此后随着快手流量普惠的战略 , 使得快手早期的社区氛围有其独特之处 , 但也埋下了一丝隐患 。 这种野蛮生长的隐忧 , 可以从X博士那篇火爆的《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略窥一斑 。
当然 ,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 , 在快手早期发展的过程中 , 这种下沉市场的浓厚社区文化和氛围 , 包括头部主播的那种家族式运作方式 , 确实帮助平台获得巨大的流量 , 而且还拥有了相当不错的用户粘性 。
背靠下沉市场快速增长 , 拥有了一定用户基础 , 站在聚光灯下的快手在接下来几年的发展中势必要拓展内容(业务)的多元化 。 通过这些多元化 , 快手也在努力让自己的商业化故事变得更丰富 。
所谓更“丰富” , 是要摆脱对于直播(打赏)的过度依赖 。 去年11月初的那份招股书 , 让外界第一次看到这个踩在风口上的短视频巨头 , 连续三年营收占比超过80%的都是直播打赏 , 这一业务也一度是快手收入的绝对核心基础 。 而经过了9个月 , 目前快手的营收结构有了较大变化 , 三大来源分别是直播、广告和电商 。
其中 , 广告业务的增长还是很明显的:今年Q1其线上营销服务(广告)业务营收达到86亿元 , 对总收入的贡献首次超过了50% 。 但从想象力来看 , 广告业务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简单粗暴、最没有想象力的变现方式 , 特别是在用户增长放缓、获客成本暴增的大背景下 。
至于曾经的营收支柱直播业务 , 似乎也遭遇了滑铁卢:Q1快手的直播收入为72.5亿元 , 同比下滑19.5%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已经是快手直播业务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了 。 换个角度来看 ,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大多已经看到了平台“烧钱换增长的打法”已经不灵了 , 这也是其股价近几个月来重挫的主要原因 。
与此同时 , 电商直播业务一直被快手视作未来业务增长的最重要赛道 。 从商业模式来看 , 无论是对于商家还是kol , 电商直播的变现效率都要高于娱乐直播 , 特别是那些自身有销售服务能力的商家 。 而且电商直播的ROI通常都会更高一些 , 简单点儿说就是:电商直播更赚钱 。
但除了辛巴之外 , 目前快手平台秀场出身的头部主播们对于电商直播缺乏一定专业能力 , 直播的手段同样也简单粗暴 , 导致变现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
所以 , 我们多次看到包括二驴、散打哥在内等拥有数千万粉丝的头部主播 , 在直播一个多小时后GMV仍不到100万元的尴尬情况 。 而唯一能卖货的辛巴 , 因为此前的“燕窝”事件、复出噱头以及与平台之间的摩擦 , 显然已经不是快手“维护”的重点 。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变化就是 , 在平台整体用户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 , 电商直播与秀场直播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境况 。 就像此前懂懂笔记在《老铁扶不起“萌妹”?》一文中说到的:直播电商天生对直播打赏会形成一定的替代和挤压 。 毕竟用户在主播的直播间购物同时 , 很难再顾得上刷几个“跑车”、“游艇” 。
现在快手遭遇的市场难题 , 并不是说只是其“独有”的 , 可以看到未来抖音、B站等新兴平台都会面临市场的诸多挑战 , 业界自然也希望届时能看到更多妥善的应对手段 。
【结束语】
从整个行业来看 , 秀场直播逐渐衰落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快手急需通过电商直播业务去填补秀场直播的下滑 。 但截止今年Q1 , 快手电商与其他业务的全部营收只有12亿元 , 在头部家族们依然把持着大部分流量的前提下 , 平台想让电商直播的增长赶上秀场直播的下滑 , 似乎并不容易 。
至于外界热议的“半年时间市值蒸发超过一万亿港元”的话题 , 其实一级市场已经提前拿钱离场了 , 现在快手蒸发的市值基本是众多散户贡献的 , 而他们想要看到快手的市值重新站到一万亿港元以上 , 估计真的要多等些时日了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