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7日电 (张燕征)近日 , 由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熊易寒在研讨会上表示 , 面对大众普遍的“知识鸿沟” , 需要把算法还原成普通人能理解的逻辑 。
熊易寒表示 , 有关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讨论 , 除了有技术人员、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士参与 , 或许还需要普通民众来参与 。
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 , 现在已经非常普遍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 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 , 熊易寒认为 , 除了从理论上进行讨论 , 感知和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 。 普通民众可能对算法这些技术没有什么了解 , 但他们凭借常识也可以参与到这种对话当中 。
“普通民众会提供一种普通人的视角 , 即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人 , 他们从自己生活的便利、权利的保护等各个方面看待算法是怎样的 。 普通人从自己的感知角度去看问题 , 有的时候可能比专家更接近本真 , 这是非常有益的一种补充 。 ”熊易寒称 。
熊易寒指出 , 算法具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 , 对于老年人和弱势人群来说 , 他们可能正面临着知识壁垒 。 另外 , 即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群 , 也未必能够理解算法背后的逻辑 , 它所反映出来的偏好和排序 , 以及用户是否遭受到了歧视 , 这里也存在着数字鸿沟的问题 。
算法和普通人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该如何解决?在熊易寒看来 , 这需要有一套相对公开透明的伦理审查机制 , 把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代码世界还原成普通人也能够理解的事情 。 “有一部分算法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被感知到 , 还有一部分无法通过感官来感知 , 就需要一套机制能够把它讲清楚 , 一个技术或一条代码意味着什么 , 这是我们对它进行伦理性考察的必要内容 。 ”
熊易寒认为 , 在技术发展过程中 , 始终会有伦理层面的限制 。 “如果没有伦理共识 , 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就有可能背离人类的一些价值观 , 甚至将给人类带来价值的冲突 。 ”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不同学科的专家 , 其实能看懂代码的人是非常少的 。 我认为算法未来的一个方向是:尽管存在技术门槛 , 但是我们可以逐步通过一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把算法还原成普通人能够理解的逻辑 。 ”熊易寒称 。 (中新经纬APP)
【代码|熊易寒:把算法还原成普通人能理解的逻辑】中新经纬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葡萄|金印联携手葡萄城,低代码技术实现“万物皆可集成”
- 葡萄|中恒五金携手葡萄城:10年软件开发经验,凭借活字格低代码平台再创业
- 诺克比|爱德华·威尔逊写小说:把“蚂蚁社会”作为人类的一个隐喻
- 韦贝尔|爱德华·威尔逊写小说:把“蚂蚁社会”作为人类的一个隐喻
- 合成氨|氢能源产业成为吕梁市转型发展的一把利刃
- 电子商务|美参议员直言比特币解决不了不平等:仍然被富人把持
- Microsoft|Mesa D3D12最新代码中已添加对SSBOs的支持
- 互联网|两极反转!周鸿祎竟然开始拥抱元宇宙,把元宇宙分五派!三六零是哪一派?
- 新药|朱兆云院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对病人最直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