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 , 写在科幻小说里的21世纪 , 是不再需要吃饭的时代——人只要吃几颗无滋无味的营养丸 , 就能满足每天的能量消耗 。
科幻小说没有成真 , 科幻作家们显然想不到 , 比“食品科技化”更先到来的是“食品工业化” 。 人仍需要吃饭 , 但饭店里色香味俱全的大菜佷可能只是用冷冻预制菜在后厨加热而成的流水线产品;不少人发现真相后不仅没有大失所望 , 反而四处搜罗、试吃、购买预制菜产品 , 希望随手放进微波炉“叮”几分钟 , 就能吃到“堪比餐厅”的热炒慢炖 。
长久以来 , 人们津津乐道于中餐作为“开放式系统”的自我优化、自我升级能力 , 一次次感叹于各地菜系的庞杂丰富与口味差异 。 然而在“预制菜”这个新兴行业 , 每道菜的搭配、组成、火候、口味都逐渐标准化 , 甚至权威化 。 当越来越多的美食教程、热门菜谱致力于教普通人如何烹饪餐厅菜式时 , 简单方便的预制菜也就顺理成章地走进千家万户 。
当下 , 预制菜带来的不过是精简的菜谱、明确的配方、恒定的口味;假如未来绝大多数人都选择预制菜而放弃家常烹饪 , 那么食品工业化就将决定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内容——摆在你面前的选择有可能是经济实惠的组合 , 甚至可能是包装成富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品 , 但绝对不会是唤醒个性需求与尊重主观意愿的菜色 。
民以食为天 。 一日三餐不仅不是小事 , 也不是单纯追求“吃饱”或者“吃好”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行为 。 对芸芸众生而言 , “吃”的动作可以不重要 , 甚至“饭”本身也并不存在统一的衡量标尺 。 我们在夸一个人烹饪手艺好的时候 , 会说“跟大酒店里做得似的”;而当我们置身于豪华的餐厅时 , 对味道的最高礼遇、极致赞美 , 就变成了“有家的味道”或者“像是妈妈做的” 。 到底什么才是“家的味道”呢?美味的终极 , 将摆脱味觉本身的局限 , 而必须直抵人的精神世界 , 触摸情感、挑动心弦、弹奏回忆 。 在物质丰富的现代世界 , 我们并没有多么迫切地想吃一道好菜 , 却始终渴盼着能在某个饥肠辘辘的时刻突然望见自家檐下守候的灯、微笑的人 , 闻见熟悉而亲切的、家常便饭的味道 。
“鲜鲫银丝鲙 , 香芹碧涧羹”固然美好 , “小锅煮菜上蒸饭 , 菜熟饭香人正饥”也照样有滋有味 。 下厨者烹饪的是食物 , 创造的却是回忆 。 饭菜可以“预制” , 但特别的记忆永远无法交付给他人 , 更不可千人一面、批量生产 。
【餐厅|若使人间无“烟火”】人间不可无烟火 , 人生又怎能割舍这烟熏火燎中的滋味与记忆呢?
推荐阅读
- 福利|【文末福利】元宇宙真的是人间天堂吗?元宇宙时代的5大风险
- 平台|湖北打造外卖“透明餐厅” 实现可视化订餐
- 高楼|高楼林立下热气腾腾的是人间真情——上海大屏小屏联动迎接2022年
- 学长|8家大厂SSP offer的清华学长谈算法岗是否人间地狱(送七本学长手写iPad笔记)
- 餐厅|百度副总裁:实现“元宇宙”需解决三大棘手问题
- 最新消息|斯坦福大学工程师与米其林星级厨师合作建造模块化餐厅
- 电子商务|DoorDash为美国餐厅推出100万美元自然灾害援助基金
- 真和|太逼真了!日本成功3D打印“和牛肉”:1克成本570元!在高级餐厅,真和牛肉卖这个价...
- 传统|无人餐厅为消费者带来了什么?
- the|纽约通过法案 允许外卖小哥使用餐厅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