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微信视频号现状:用户粘性有限、并非专业创作者首选、商业潜力很大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_原题是:让我们深入讨论一下微信视频号的现状
文/裴培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
在所有主流短视频(含中视频)平台当中 , 微信视频号是我见过市场意见最不一致、乐观和悲观双方立场差距最大的 , 没有之一 。 简而言之:
乐观者认为 , 视频号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主流的视频平台 , 而且还在不断扩张 。 它不仅是腾讯手里最新的一张好牌 , 也是当前互联网视频领域最重要的新趋势 , 值得所有人认真研究 。
悲观者认为 , 视频号一点也不厉害 , 远比不上抖音、快手 , 甚至比不上微博、B站 , 对用户和创作者的意义不大 , 也很难有商业化前景 。 视频号将成为腾讯做短视频的又一次失败努力 。
这样的激烈争议 , 不仅每天在资本市场和社交媒体上发生 , 也在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这种“私域场所”发生 。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内容平台 , 出现如此针锋相对的观点对立 , 是不多见的 。 我还记得 , 2018-19年抖音高速增长时 , 以及2020年B站高速增长时 , 围绕它们的争议远没有这样大 。 不久前发布的腾讯财报多次提到了视频号 , 从而加剧了关于“视频号究竟能走多远”的讨论 。
平心而论 , 市场对视频号的争议巨大 , 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可靠的数据资料 。 首先 , 腾讯官方从未披露过视频号的DAU和用户时长——所谓DAU已经突破4.5亿的说法并无可靠依据;在每期财报及电话会议中 , 腾讯只会说“视频号健康增长”“内容生态正在构建” , 却从来没有披露过具体数字 。 其次 , 作为微信内部的一项功能 , 第三方咨询公司要跟踪视频号的数据可谓难上加难 , 可能根本没有办法 。
雪上加霜的是 , 视频号是高度私域化的 , 缺乏像微博或B站那样的”话题广场“ 。 虽然视频号的算法推荐机制已经发展起来了 , 但每个人看到的推荐内容仍然大相径庭 。 这样 , 外界不但不了解视频号的数据全貌 , 也很难真正理解它的内容生态、内容调性 。 这样一来 , 所有围绕视频号的讨论难免沦为“盲人摸象” , 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 。
我还必须指出 , 因为人人都用微信 , 所以对于微信的任何功能 , 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 例如 , 有些人早已不看朋友圈和公众号了 , 所以认为别人也不会看;有些人加入了很多微信群 , 所以认为别人也加入了同样多的群;有些人热衷于小程序拼团购物 , 所以认为微信小程序的交易额已经超过淘系电商 , 等等 。 这种“我认为、我觉得” , 固然不是毫无道理的 , 但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 绝不能以此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
01
下面让我开诚布公地讲讲自己的看法吧 。 我也没有什么“内部数据” , 也只能依靠草根调研和个人体验 。 不过 , 我认识很多视频号创作者(也包括其他平台的创作者) , 自己也算个视频号创作者 , 对视频号官方的产品/运营策略也不是没有了解 。 因此 , 希望我能全面深入地多提供一些信息 。
我的基本观点就是如下三条:
视频号用户数量已经非常巨大 , 但是用户黏性还很有限 , 很多人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视频号 。 这是局限 , 也是潜力所在 。
对于专业创作者来说 , 视频号尚难以成为”第一选择“ , 但已经是很好的”第二选择“;对于业余创作者来说 , 视频号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第一选择 。
视频号的商业潜力很大 , 而且已经得到了一些兑现 , 尽管它的商业化路线与人们熟知的抖音、快手、B站不太一样 。
先说第一条 。 我相信视频号DAU已经达到或逼近5亿 , 但是大部分人不是从微信发现页面的“视频号”一级入口进入的;他们往往是从微信群、微信个人会话或朋友圈看到了视频号内容链接之后点开的 。 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视频号” , 只知道自己是在微信里看视频 。 此外 , “直播”拥有一个单独的一级入口 , 还有自己的小红点;普通用户进入观看的时候 , 甚至不一定知道自己在观看的是“视频号直播” 。
换句话说 , 视频号作为一个独立平台 , 尚未占领用户心智 , 这也是悲观者最强有力的论据 。 问题在于:谁也没有规定视频号必须独立占领用户心智呀!微信彻底占领了用户心智 , 而视频号作为它的一项内容功能 , 不也可以占领用户心智吗?用户可能永远不会产生“我晚上恰好有时间 , 所以刷一刷视频号”这样的观念;但是 , 他们可能产生“睡前时间看看微信”的观念 , 这个时间被分配给了公众号、视频号、朋友圈和微信会话 , 其中视频号将分到很大一块 。
我并不了解目前视频号的用户时长具体是多少 。 鉴于大部分用户尚未养成从视频号一级入口主动进入观看的习惯 , 我相信用户时长不会太高 , 至少远远低于快手和B站的水平 。 然而 , 我还是要指出:视频号的新增用户时长 , 大部分也不会来自一级入口 , 而是来自微信分享行为 。 除了用户在微信私域的主动分享行为 , 公众号嵌入视频号内容、朋友圈广告落地到视频号 , 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长增量 。
无论如何 , 在讨论视频号时 ,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它是微信的一项不可分割的功能 ,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无缝融入微信社交体系 。 所以 , 我们不应奢望它能像抖音或微博那样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 对于腾讯而言 , 只要用户养成在微信里看视频的习惯就够了;他们能否记住“视频号”这个品牌则是无关紧要的 。
02
这样就自然引出了第二条:大批内容创作者 , 尤其是头部和机构创作者 , 会为了直接覆盖微信用户而开通视频号 。 但是 , 对于大部分这类专业创作者而言 , 视频号尚不具备成为“第一选择”的诱惑力 。 归根结底 , 专业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大本营——他们来自抖音、快手、B站、微博、小红书乃至淘宝直播 , 视频号提供的流量诱惑还没有大到足以让他们搬家的地步 。
如果微信视频号像2019-20年的西瓜视频 , 或者此前一段时间的B站那样 , 对专业创作者提出优厚的物质激励计划 , 那确实可以换来一批独家或首发KOL 。 问题在于 ,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既然视频号能在不提供物质激励的情况下成为大部分人的“第二选择” , 那就没必要疯狂砸钱以成为“第一选择”了——这样的性价比太低 。 不过 , 鉴于腾讯并不缺钱 , 如果它未来某一天推出高额的物质激励 , 我也不会太奇怪 。
【创事记|微信视频号现状:用户粘性有限、并非专业创作者首选、商业潜力很大】专业创作者不愿彻底倒向视频号还有一个原因 , 那就是视频号的流量分配机制尚未成熟 。 大部分人还摸不准视频号的算法推荐逻辑;视频号内容在社交私域中的传播是不可控的;视频号与公众号的互相绑定和导流只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视频号的热搜机制也还不发达 。 在这种情况下 , 一个拥有几十万、几百万粉丝的KOL把自己绑上视频号的战车 , 是不太明智的;他总想等到事情更清晰一点再上车 。
由此可见 , 微信视频号真正“稳了”的信号很明确 , 就是在如下四条当中 , 至少满足1-2条:
出现一批原生的才艺类(通俗地说就是美女)UP主 , 至少应达到让几百万人耳熟能详的量级 , 在才艺直播(中吸引百万级别的观看量 。
出现一批原生的垂类UP主 , 可以是知识类、VLOG类、游戏类、旅行类乃至美妆类 , 拥有稳定的观众群和一定的全网知名度 。
出现一个原生的电商主播 , 不一定要达到李佳琦或辛巴的量级 , 但在带货能力上至少应能与雪梨或张大奕掰掰手腕 。
在奥运会这种级别的大型活动中 , 成为一批媒体机构账号的内容首发地 , 而且不应局限于腾讯系的媒体账号 。
我并不期待以上任何一条在2022年以内成为现实 。 微信团队仍处于构建运营能力的过程中 , 它显然不想做“无节制的增长” , 而要做运营体系彻底完善之后再聚焦于内容增长 。 因此 , 在2021年内 , 我估计视频号的内容运营将一直聚焦于直播;一旦完全打开了直播的局面 , 才会去加大对短视频和中视频内容的运营力度 。
上面讨论的全是专业创作者 。 对业余创作者(没有团队 , 没有MCN , 以前没做过内容或只做过图文内容)来说 , 情况要简单许多——视频号不仅是第一选择 , 甚至是唯一选择 。 在视频号冷启动的难度也很高 , 但是在其他平台的难度更高 。 因为视频号的流量还处于急剧上升阶段 , 而且可以轻松转发到微信私域 , 所以在这里还是有一些“新手村红利”的 。 在快手、微博、B站 , “新手村红利”要么早已消失殆尽 , 要么正在消失 , 初学者不应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
附带说一句 , 由于抖音每个星期都会冒出一些爆红的百万粉丝KOL , 往往会给业余创作者一种假象 , 即“我也能在抖音爆红” 。 事实上 , 如果你去仔细分析那些爆红KOL , 就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有签约MCN , 或者干脆就是早已成名的团队的新马甲 。 另外 , 鉴于抖音流量热点变化很快 , 即便有人瞎猫碰上死老鼠的以一己之力爆红 , 他大概率也无法依靠一己之力守住地盘 。 在此就不赘述了 。
03
最后谈谈视频号商业前景的问题 。 这个问题可以细分为两个:视频号平台的变现前景 , 以及创作者的变现前景 。 坦白说 , 这是我最不担心的问题 。 视频号的变现效率可能达不到抖音那么高 , 但是要稳居其他视频平台之前还是可以做到的 , 关键看想不想做而已 。
视频号信息流还没有插入硬广告 , 类似Dou+的付费推广计划也才刚刚推出 , 但是根据财报电话会议的说法 , 在奥运会期间视频号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变现 。 关键在于大型广告主的交叉投放:它们可能本来就想签署包括微信朋友圈、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微视、腾讯看点在内的一揽子投放协议 , 现在视频号也被自然纳入了投放范围 。 即便不插入硬广告 , 在视频号进行投放的途径也很多:
在朋友圈、公众号和小程序投放视频广告 , 将落地页设定为品牌视频号 。 这种广告收入在名义上不是视频号创造的 , 但广告主看中的正是落地到视频号的能力 。
广告主与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合作 , 制作带软广告的节目 , 剪成适合视频号发布的形式 , 获得二次曝光;尽管这种曝光创造的收入可能还不太大 。
视频号互选广告平台已经于2021年6月底全面上线 , 可以理解为视频号版的“星图”或“花火” , 截止7月底已经有4000多头部创作者接入 。
如果视频号希望加快变现节奏 , 那么在信息流当中插入硬广告是很容易的 , 也是用户可以接受的 。 此外 , 在雷军年度演讲这样的活动上 , 视频号直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传播能力 , 尽管这种能力比微博、抖音可能还稍逊一筹;接下来 , 对这种大型直播活动进行付费推广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
既然微信视频号可以轻易实现较高水平的商业化 , 我认为它恰恰不会在现在关注于商业化 。 只要解决了用户时长和内容生态的问题 , 再进一步加强运营机制 , 那么商业化的果实就会自然成熟 。 不过 , 我看好的主要是视频号通过广告进行变现的前景 , 并不看好它的电商带货前景 。 这是因为视频号的使用场景和调性 , 可能不适合电商直播这种高度专业化、重运营的内容 。
对于KOL而言 , 视频号虽然才诞生一年多 , 但已经成为一个不错的变现平台 。 根据我了解的情况 , KOL在视频号接植入广告的平均价格 , 虽然不能说特别高 , 但也不算低了 。 最重要的是 , 视频号居然在生态系统初具规模之时 , 就能给KOL带来一定规模的收入了——微博、抖音、快手和B站 , 在诞生的第一年 , 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
我周围做视频号的人几乎是一边倒地看好视频号变现 , 甚至比我还要乐观很多 。 大约半年前 , 我跟一个既做过抖音、也做过视频号的朋友聊到短视频商业化 , 她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你知道 , 微信用户不一定都具备很强影响力 , 也不一定都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 但是 , 有影响力、有消费能力的用户都会上微信 , 是吧?这就是广告主必须在这里投入的原因 。 尤其是那些希望覆盖专业化垂类的广告主 , 除了视频号 , 它们可能再无更好的选择 。 ”
对于这个论断 , 我有一定的保留意见 。 但是我赞同:无论你想覆盖哪一个垂类的用户 , 微信视频号都是一个选择(尽管未必是最佳选择) 。 想覆盖老铁 , 你可以去快手;想覆盖饭圈 , 你可以去微博;想覆盖Z世代 , 你可以去B站;想覆盖小仙女 , 你可以去小红书;所有这些平台都在力争“出圈” , 向全人群、全地域、全年龄段扩张 , 但它们仍然具备自己的局限性 。 抖音的局限性要小一些 , 它是唯一可被称为“国民级”、覆盖面又深又广的短视频平台;视频号的覆盖深度还无法与抖音相提并论 , 但在广度上已经非常不错(甚至有过之)了 。
尤其是当你想影响一些平时很忙、在微信之外的媒体平台花时间很少的垂类专业人士 , 例如财经、科研、互联网和企业管理者时 , 微信视频号可能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 反正这些人一般不会有时间刷短视频平台 , 但还没有忙到连微信都看不了的地步 。
以上就是我对微信视频号发展现状的综合看法 。 欢迎大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补充或辩论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微信|积极落实互联互通,微信收款码支持云闪付及银行APP支付物料落地
- Tencent|原生微信上架优麒麟软件商店
- Tencent|原生版微信上架统信UOS应用商店:适配X86、ARM、LoongArch架构
- 飞腾|原生版微信登陆统信UOS应用商店,已适配X86/ARM/LoongArch架构
- 功能|Linux 微信官方版 2.1.1 正式发布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入口|微信迎来新变革:保护隐私,增加视频号入口
- 传统|联想预热 135W 充电器,新款拯救者笔记本有望支持 PD 3.1
- Tencent|微信小程序新规则:调用个人敏感信息将需授权
- 线下|Are You OK?小米印度版 MiPay 软件获登记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