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傻瓜版编程技术来了,码农们会被取代吗

普通人建一个应用程序就像搭乐高一样简单 , 技术似乎已经给出了路径 , 但还需要沉淀和发力的空间

代码|傻瓜版编程技术来了,码农们会被取代吗
文章图片

文 | 《财经》采访人员 吴俊宇
编辑 | 谢丽容
今年6月 , 一家头部云厂商SaaS架构师为某零售企业演示了如何用低代码半小时搭建招聘系统 。
事后 , 这家企业负责人提了一个问题:有了低代码 , 是不是可以砍掉公司一半IT人员?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这种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 中小企业、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焦虑情绪 。 一种矛盾现象是 , 一些企业把IT团队视为成本中心 , 另一方面又缺乏有前瞻性的IT人员 。
矛盾和焦虑下之 , 看似“无所无能”的低代码(Low-code)似乎成了解决方案 。
“低代码开发”指用户可以把已经形成模块的图形代码 , 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快速拼成应用 。 简单理解就“拼乐高”——将通用、可重复使用的代码拼起来 。 一种常见的评价是 , 低代码降低了开发门槛 , 不懂代码的人能上手做开发 , 专业程序员会降低工作量 。
这个技术看起来会解放很多企业和很多人 。 而且技术其实已经比较成熟 , 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 。 2021年初 , 和许多新技术一样 , 它终于在中国被推上了“风口” 。
阿里云延续了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和的激进态度 , 主张低代码将是一场“革命” 。 钉钉总裁叶军今年5月接受《财经》专访时提到 , 低代码将是每个技术人员的必备能力 , 未来会像Word、Excel、PPT一样普及 。 他同时解释 , 低代码会和专业开发共存 , 释放生产力 。
腾讯云偏保守 , 把低代码视为一种有益的技术手段 。 腾讯云副总裁答治茜此前对《财经》等媒体的说法是 , 低代码存在多年 , 并不神奇也不是万能的 , 要根据实际场景使用 。
阿里云、腾讯云在开放自主低代码平台的同时 , 还把氚云、简道云、明道云、道一云等在低代码领域耕耘多年的专业平台引入生态内 。 被西门子收购的Mendix今年年初进入中国市场 , 并与腾讯云深度合作 。
高瓴、IDG、华创资本等投资机构将低代码视为投资赛道 。 《财经》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2020年1月-2021年8月 , 至少有15家低代码平台获得了超过25家主流机构的投资 。 《财经》采访人员得到的消息是 , 下半年资本层面投资热度依旧不减 , 还有已获融资的企业将拿到新一轮融资 。

代码|傻瓜版编程技术来了,码农们会被取代吗
文章图片

低代码成了2021年上半年数字化领域的热词 。 它切中了一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焦虑 , 但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 以至带来争议、误读 。
某头部云厂商战略规划部的一位人士提醒 , 低代码在国内尚处市场培育期 , 容易流于概念化 。 他认同其价值 , 但反对对这个新技术的过度神话 。
与国内相反 , 欧美低代码市场相对成熟 。 创业公司Outsystems、被西门子收购的Mendix、微软旗下的Power Platform、Salsforce旗下的Lightning均是主流低代码开发平台 , 形成了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 。 以Salsforce为例 , 2021财年总营收212.5亿美元 , “平台及其他产品”(包括低代码平台及其他PaaS套件)营收为62.75亿美元 , 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29.5% 。
今年年初 , Outsystems再次获得了1.5亿美元D轮融资 , 投资方为Abdiel Capital、老虎全球管理基金 。 其估值已达90亿美元 , 成为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低代码创业公司 。
【代码|傻瓜版编程技术来了,码农们会被取代吗】Gartner数据显示 , 全球低代码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84亿美元 , 预计在2021年超过百亿美元 。 2025年全球低代码市场规模将达到471亿美元 , 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1% 。

代码|傻瓜版编程技术来了,码农们会被取代吗
文章图片

中国IT基础相对薄弱 , 数字化需求复杂多样 。 低代码是什么 , 能做什么 , 如何部署 , 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回答 。 它和早期的“中台”一样 , 热度高 , 争议也多 。
本文试图回答几个问题:
1. 低代码在现在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2. 低代码为什么在中国有实践价值但不宜跃进式发展?
3. 中国发展低代码的独特环境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01 潮流是怎么兴起的?
在技术界 , 低代码并不是一个新面孔 。
通过低代码进行敏捷开发这一理念在30年前就已萌芽 。 但当时技术平台不支持它的发展 , 直到2000年初 , 欧洲才诞生了两家低代码创业公司 , 分别是葡萄牙的Outsystems和荷兰的Mendix 。 这两家平台也是目前被公认的拓荒者和领导者 。
Outsystems和Mendix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敏捷开发平台” 。 企业将其用于解决传统IT实施中的问题 , 如立项复杂 , 实施周期长 , 预算超支 , 后续迭代成本高 。
直至2014年 , 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正式提出低代码开发平台(LCDP , 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这个词 , “低代码”才被正名 。
但是 , 要一直到三年后的2017年 , 低代码才从创投圈破圈 , 一跳跳进了巨头圈 。 那一年 , 国际技术巨头如微软、Salesforce、Oracle、IBM开始重视这一业务 。 2018年 , Outsystems获得新一轮融资 , Mendix则被西门子收购 。
一个技术被巨头认为有价值 , 最大好处是可以得到倍速增长 。 三年后的2020年9月 , Gartner发布的企业低代码应用平台魔力象限中 , 微软、Salesforce、Mendix、Outsystems处于领导者地位 。
低代码技术的强者阵营开始多元化 , 既包括微软这样的大巨头 , 也包括Salesforce这样的软件领域的巨头 , 创业公司在资本的扶持下也开始壮大 。

代码|傻瓜版编程技术来了,码农们会被取代吗
文章图片

总的来说 , 欧美的低代码市场基于企业内生需求发展成熟 , 并跟随公有云浪潮逐步普及 , 并形成了行业标准 。 Gartner曾划定了低代码的四个特性:模型驱动、可视化开发、表达式语言、脚本语言 。
在国内 , 低代码早期是To B企业学习海外市场 , 自身业务扩张的结果 。
低代码在2015年走进中国 。 一些在数字化领域扎根十余年的To B企业因云计算兴起推出了适应云环境的新业务 。 氚云、简道云均诞生于此时 。 氚云是奥哲旗下的子品牌 。 奥哲2010年起家 , 主要业务是PaaS平台建设、企业流程管理 。 简道云母公司是帆软 , 2006年成立 , 核心业务是商业报表 。 不过 , 和美国创业公司不同的是 , 对奥哲、帆软来说 , 低代码平台只是其诸多产品线中的一条 。
2020年末低代码被引爆是则疫情爆发、巨头参与、资本涌入的结果 , 它伴随着数字化的浪潮而兴起 。
简道云联合创始人单士杰今年5月曾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他在这个领域从业5年 。 2020年以前 , 这是一个特别小的领域 , 当年年底 , 终于发现低代码开始受关注、受欢迎 。 目前这家公司的70%的客户均为中小企业 。 随着低代码普及度提高 , 大型客户的比例正在增加 。
从需求端看 , 疫情倒逼大量企业在短时间内开发可用应用 。 低代码可以降低开发门槛 , 提高开发速度 。 疫情让开发人员无法和客户面对面交流 。 低代码有图形、表单 , 很直观 , 便于远程项目协同 。
这时 , 中国科技巨头也开始不同程度布局低代码了 。 阿里云旗下的钉钉把氚云、简道云纳入了生态之中重点扶持 。 腾讯的企业微信选择了道一云、明道云 。 中国巨头的脚步比国际巨头差不多晚了三年 。
2019-2020年 , 一批低代码创业公司在行业风口、投资热潮的影响下成立 。 这批公司善用To C打法 , 强调业务增长 。 资本加持下 , 这批企业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势头 。 在大趋势下 , 金蝶、用友等传统软件厂商为适应云转型 , 也推出了低代码平台 。
高瓴一位投资人向《财经》采访人员解释 , “数字化”并不仅是大一统的需求 , 企业有众多业务单元 , 具体的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数字化需求 。 但这种需求很难第一时间被满足、获得公司级IT的优先服务 。 用低代码自己干 , 是一种现实选择 。
一批海外成熟的低代码平台也瞄准了中国 。 2020年6月 , 微软旗下的Power Platform入华 。 Mendix评估中国市场的潜力后 , 2021年初入华 。 这时候 , 低代码在一些公司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 Menx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介绍 , 今年1月 , 他拜访客户时 , 对方往往问他“什么是低代码” 。 到了3月 , 客户问题变成了“Mendix和其他平台有什么区别” 。
王炯还发现 , 中国客户对低代码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 。 不仅是希望用低代码做信息收集和数据整理 , 还希望能通过低代码实现更多复杂的场景 , 比如和多种复杂业务系统结合 , 有的还想做垂直领域的应用 。
中国客户还有大量特殊需求 , 比如在私有云上搭建低代码平台 。 不过 , 这类客户处于观望状态 , 尤其是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企业 。 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一位技术负责人直言 , 他很关注低代码 , 但目前并不打算考虑使用 。 因为不知道实施成本 , 不知道是否合规 。
风口来临时 , 也不乏浑水摸鱼的企业 。 一些企业以表单和图形为噱头进行营销 , 却忽视逻辑和模型的重要性 。 一家位于南京的IT企业负责人曾对《财经》采访人员说 , 公司要做低代码平台 , 其技术远超市面企业 。 交流技术细节时 , 该负责人又表示还在开发阶段 , 自己不懂技术 。
02 大家都想做 , 低代码真香?
一个新技术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大商业赛道 , 要看其革命性、普适性 。 就像当年图表界面在个人电脑上取代了DOS指令界面一样 , 低代码最终能不能成势 , 在于它到底有多好用 。 现在入局低代码的选手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 你可以理解为 , 如何把低代码放在棋盘上的合适位置 , 大家的路子都不太一样 。
从产品层面上说 , 低代码是PaaS层的组成部分 , 价值在于建立低代码环境 , 快速开发SaaS应用 。 因此低代码平台也被称为aPaaS平台 。

代码|傻瓜版编程技术来了,码农们会被取代吗
文章图片

一些聚焦这个技术的创业公司利用这个低代码的定位 , 把自己放在巨头的大篮子里 。 以全球知名的低代码平台Outsystem为例 , 其重要合作伙伴是AWS 。 Mendix既可以依托于西门子的IT基础设施为制造业客户提供服务 , 也可以依托于公有云等平台被其他客户所采购 。 在国内 , 氚云、简道云等低代码平台则是生长在钉钉上 , 底层是阿里云 。 明道云、道一云则是生长在企业微信上 , 底层是腾讯云 。
巨头的做法就不一样了 。 要讨论巨头的做法 , 我们先要看看目前数字化市场的一个大致情况 。
主要数字化企业今年有三大增长点:一是挖掘公有云存量市场 , 二是全面发力政企市场 , 三是尝试PaaS、SaaS带云 。 (相关报道见《财经》8月9日“增长放缓 , 阿里华为等数字化巨头需要打硬仗了” )
“发力低代码”是“PaaS、SaaS带云”的组成部分 , 是国内头部数字化企业推动SaaS战略的重要一环 。 理论上说 , 低代码降低开发门槛后 , 更多SaaS应用会随之井喷 。 上层SaaS应用的井喷需要基础设施支撑 , 因此会进一步带动底层公有云的销量 。
钉钉总裁叶军今年5月在接受《财经》采访人员专访时就曾提到 , 低代码是钉钉今年三大战略规划之一 。 未来3年在钉钉上将长出1000万个钉应用 。 这些应用将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低代码平台开发建成的 。 为推动生态繁荣 , 钉钉抽佣比例从30%降低到了15% 。
钉钉的做法总结起来很简单 , 亲自下场培育 , 不是单纯引入创业平台的产品 , 简单整合 , 而要让低代码成为钉钉扩大用户群 , 做深、做黏的利器 。
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 , 低代码的主要用户群会是中小企业以及IT基础薄弱的传统企业 。 但平台巨头们手里有不少大中型企业用户 , 他们希望把低代码结合到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中 , 让低代码可以被一些大中型企业所采用 。
这并不是一厢情愿 。 奥哲CTO张华发现 , 国内中小企业通常无法组建起一支成熟专业的IT队伍 。 甚至很多专业的数字化企业也面临招人难的问题 。
中小企业如此 , 工业、银行、证券等领域的IT人才也不宽裕 。 Menx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考察中国市场后发现 , IT人力成本正在攀升 , 甚至连工业、银行、证券等行业不程度地出现了人才短缺 。
他算了一笔账 , 一位具备3-5年工作经验的成熟IT工程师通常年均成本超过30万元 。 二线城市工业企业通常位于郊区 , 距离远、条件差 , 很难招到这类人才 。 银行、证券公司学历门槛高 , 薪资待遇却明显低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 。 因此对IT人才吸引力也有限 。
低代码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决用人难的问题 。 一些大型传统企业 , 如鲁花、居然之家正在用的低代码方案就是钉钉和奥哲共同定制 。 甚至有SaaS、PaaS企业人士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他们自己也在用低代码开发自家系统 。
03 低代码的高门槛
新技术现象的普及不会一帆风顺 , 低代码也是如此 。
至少在当下 , 绝大部分企业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低代码 。 从数据看 , 国内低代码市场目前规模不大 。 东兴证券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低代码市场整体规模达18.5亿元 , 同比增长32% 。 这远低于国内900亿公有云 , 103亿PaaS , 280亿SaaS的市场规模 。
如果进一步深入 , 很多人会发现 , 在实际落地过程中 , 低代码本身还是有局限性 。
今年数字化市场迎来了攻坚阶段 。 有中国头部云厂商战略和规划人士向《财经》采访人员评价 , “SaaS带云”思路目前效果不及预期 , 增速还是不够快 。 SaaS软件在财务、营销、税务这些刚需领域普及度较好 , 在其他细分行业很难用“爆发”来形容 。 因此 , 在2021年下半年 , 低代码也随着数字化热度下降而暂时遇冷 。
部分企业习惯了大型通用软件的实施流程 , 对如何使用低代码仍然不熟悉 。 大型通用应用软件要立项、招标、实施 , 这套流程走完 , 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 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发现 , 一些国内企业使用低代码也沿用了这套思路 。 甚至写好项目书后直接招标平台做低代码开发 。 这和海外通行做法存在差异 。
在海外 , 低代码开发方式 , 其实是让业务人员、IT人员在一套能相互理解的环境下顺畅沟通 , 产生创意 , 快速落地需求 。 “低代码更鼓励创新和试错 , 这需要企业文化做支撑 。 ”王炯说 。
低代码也有“翻车”案例 。 国内低代码产品整体成熟度不足 , 在期待值高却不熟悉产品的情况下 , 贸然用低代码接管“大而全”的工作 , 很容易如此 。
一位供职于一家外资律所的开发人员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公司在北京只有7名开发人员 , 技术无法和大厂相提并论 。 为减轻开发压力 , 去年引入了一套低代码模版 , 部署在亚马逊AWS上 。
他说 , 低代码相当于买了套板房回家 , 根据模块搭房子、搞装修 。 一开始看似方便 , 但发现限制多、不灵活 , 改不了底层 , 结果很多需求无法满足 。 在板房上修修补补半年后 , 房子塌了——系统因为一个小操作崩溃 。 后来公司决定回到原点自建系统 。
这位开发人员称 , 还是得找到适合业务所在领域的模版 , 还需要代码逻辑非常清晰 。 他们的失败核心原因在这里 。
低代码的门槛并不“低” , 依然不适合毫无IT基础的人或企业使用 。
《财经》采访人员上手试用了钉钉上的宜搭、氚云、简道云、轻流 , 企业微信上的道一云、明道云 , 以及飞书上的维格表 , 发现厂商宣传的“让毫无代码基础的人进行应用开发”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 表单类似excel , 记录公司日常行政事务不难 。 但要搭建一套采编流程时 , 关键部分仍然需要写入代码 。
此外 , 低代码暂时无法满足特定行业的特定需求 。 目前国内大部分低代码平台模板集中在人事、财务、采购、生产、营销、供应链等方面 , 零售、制造、工业、地产等领域普及度高 。
构建一套专业的业务系统 , 需要清晰了解公司业务逻辑 , 还要将其转化为IT人员能懂的语言 。 《财经》采访人员以一家30人规模的媒体公司要搭建一套业务系统为由 , 与氚云、简道云、轻流等平台售前人员取得了联系 。
售前人员的普遍反馈是 , 基于模板搭建一套通用系统 , 成本不过3万元 , 开发周期是2-7天 。 基于低代码定制化开发 , 集成媒体专业工具 , 成本可能会超过30万元 。 系统搭建后还要反复测试、修改 , 周期可能会长达2-3个月 。 轻流售前人员直接表示 , “做不了 。 ”
《财经》采访人员在和一家低代码平台售前人员的沟通前期需求时 , 双方最大交流障碍是 , 采访人员不懂IT语言 , 对方无法理解媒体业务 。
当采访人员表达使用频率低 , 系统建成后最终成鸡肋的担忧时 , 该售前人员表示 , 系统建设并非一蹴而就 , 一开始就上马大型工程往往费时费力 , 无法预估实际业务运转中的适应情况 。 最好从表单开始试用 , 先改造部分业务 , 再逐步改造其他业务 。
一位售前人员解释 , 新媒体公司多 , 理论上看是低代码的重要市场 , 但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普遍不高 。 很难说服一家媒体公司花钱定制一套IT系统 。 因此这里暂时是空白 。
针对低代码暂时还无法满足特定行业需求这一现象 , 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解释 , 还是要先考虑市场上已有的商业软件 。 如果没有 , 再考虑是否要使用低代码产品 。
放大低代码的优先级、普适性和低门槛也是成了一些平台的做法 。
一些企业技术人士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 奥哲CTO张华称 , 奥哲的产品线很多 , 覆盖PaaS、流程管理等 。 低代码只是其中一种实现方式 , 企业数字化需要灵活搭配各种不同的工具 。
04 让低代码低调完成进化
几乎所有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的行业内专业人士都认为此时是低代码等新技术在中国成长的好时候 。 资本、生态和用户 , 一切看起来都是过去十几年来最好的配比状态 。
这给了很多ToB领域创业者以信心 , 他们相信 , 在一件事情上一直挖下去 , 五年不够就十年 , 十年不够就十五年 , 最后一定会挖到矿 。
低代码也处于这种状态 。 但有技术人士向《财经》采访人员提醒 , 低代码目前在国内的情况是 , 和“自动辅助驾驶”被宣传成“智能驾驶”类似 , 有一些冒进 , 应该再沉一沉 。
来自专业领域多位采访对象的另一种看法是 , “低代码”可以被视为开发平台 , 也可以被视为第四代编程语言 , 但不合适被当成“行业赛道” 。 这和资本的看法不一样 。 资本喜欢新赛道 , 新赛道意味着新的机会 。
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向《财经》采访人员多次强调了Gartner定义的低代码四特性 , 分别是模型驱动、可视化开发、表达式语言、脚本语言 。
“模型驱动”目的是让图形模版贴近客户所在的领域 , “表达式语言”则是让业务流程逻辑清晰 。 “脚本语言”解决的是图形代码不够灵活的问题 。 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 王炯甚至认为 , 可视化之外的其他要素容易被忽略 , 但却是低代码平台的核心 。
每个低代码平台擅长的领域都不同 , 这通常是企业出身决定的 。 以Mendix为例 , 它起步于低代码原生 , 曾经主要在金融、政府、物流等行业 。 被西门子收购后在工业制造领域又增加了研发、设计、制造能力 。 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前 , 已被上汽乘用车、富士康旗下云智汇科技服务等中国企业使用 。
低代码成为一个新行业的武器 , 面对的问题和数字化的问题是一样的 , 你先要和这个行业里的专业人士在一个话语体系里对话;其次 , 你要了解熟悉这个行业的逻辑和痛点 。
社区建设也是低代码生态能否长久繁荣的重要一环 。 社区里聚集着开发者 , 开发者用低代码完成企业系统建设后通常会分享模版和经验 。 这些模版又可以被更多企业客户所选择 。
必须承认的是 , 国内市场教育程度远不如海外市场 。 低代码伴随去年的数字化浪潮兴起 , 其中的真实、长久、稳定的需求到底有多少 , 仍有待观察 。
到现在为止 , 在中国仍然是新面孔 。 它有时候会成为一些企业第一次接触数字化的入门工具 , 但更多时候需要隐藏在成熟技术解决方案中被搭售 。
处在探索阶段的中国企业 , 很难严格执行低代码国际标准 。 腾讯云一位生态负责人解释 , 他认同高逻辑和模型驱等标准 , 服务大客户必须如此 。 但国内情况很复杂 , 正确的做法不是用技术去定义客户 , 而是看最终什么样的技术组合可以满足对方的实际需求 。
无论黑猫白猫 , 能抓到老鼠的 , 才是好猫 。
责编 | 要琢 zhuoyao @caijing.com.cn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如需转载 , 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