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洗衣四千年越来越轻松

【衣物|洗衣四千年越来越轻松】洗衣是最基本的家务劳动之一 , 也曾经是体力消耗最大的家务劳动 , 经过4000年的探索试验 , 人类终于找到了轻松的洗衣方式 。 洗衣机被誉为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它不仅代表着现代工业革命的智慧成果 , 更使得千千万万的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
早期洗衣是个力气活儿
出于本能 , 人类很早就发现衣服可以通过清水的洗涤变得重新干净起来 。 已知的有关洗衣的最古老记录出现在埃及古墓的壁画上 , 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 。 其中有一幅刻画了一群男人弯腰洗衣的情景:两个人在用力搓洗 , 两个人在折叠 , 而另外两个人在使劲拧干 。 这个时代的人们凭借一双手 , 利用河水的冲刷动力还有棍棒的击打力来洗衣物 , 可以看出这时候洗衣是一件多么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洗衣多使用捣衣杵 , 又称捣衣砧 , 木质 , 形状和棒球棒相似 , 长约30厘米 , 靠捣衣杵打衣服时的力量 , 用水把污垢带出来 。 因此我国古代洗衣服被称为“捣衣” 。 晋代曹毗的《夜听捣衣》就有记录 。 到了唐朝 , 关于“捣衣”的描述 , 广泛出现于文人骚客的诗句中 , 如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 , 夜捣戎衣向明月 。 ”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 , 良人罢远征?”因为捣衣是缝制寒衣的前奏 , 那秋夜里清脆的砧声最能触动思妇的情怀 , 所以“捣衣”成了诗人吟咏的母题 。 这种洗衣方式一直流传至上世纪 , 现在影视剧中仍然经常出现 。
据说捣衣杵是住在水边的人们为洗衣方便发明的 , 而居住在离水较远地方的人们发明了搓衣板 。
对于洗衣最美的描述 , 莫过于“西施浣纱”了 。 美貌的西施在河边浣纱时 , 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了游水沉到河底 , 因此西施有“沉鱼”的代称 , 成为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
草木灰成为最早“洗衣粉”
人们在祭祀或烧烤活动时 , 偶然发现沾上一些物质的器物更容易清洗 , 进而寻找原因 , 发现了清洁衣物的奥秘 。 这种神奇的物质就是草木灰 。
据记载 , 公元前600年 , 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出了肥皂 , 腓尼基人发现了表面活性剂的优越性能 , 即能削弱水的表面张力 , 使水更好地渗入织物 , 分解污垢并让它漂浮到表面 , 直到最终被洗刷掉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也发现了草木灰可以用作洗涤剂 。 《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 , 和灰清漱 。 ”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 , 就和着草木灰洗 。 这是因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油污 。 又据《考工记》记载 , 古人为使丝帛柔软洁白 , 将丝帛用草木灰水沾湿后 , 放入贝壳烧成的灰(古人称之为“蜃”) , 加水浸泡 。 这是因为草木灰水和贝壳灰可以发生反应 , 产生强碱——氢氧化钾 。
一般衣服上的脏物质以油类为主 , 大部分油类属于油脂 , 在碱性条件下 , 其水解程度加剧 , 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 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强碱弱酸盐 , 其水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 。
在这一时期 , 除了草木灰 , 人们还使用动物油、植物油、皂角 , 以及碱盐等混搭的方式清洗衣物 。 汉代时人们已经知道用天然石碱洗涤衣物了 。 金代时人们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 , 制成锭状出售 。 明末时 , 北京有了专门出售人造香碱的铺子 , 其中“合香楼”“华汉冲”等一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 还在销售盒装桃形、葫芦形玫瑰香碱 。
皂角也是一种重要的洗涤用品 , 皂角学名皂荚 , 十分坚韧 , 捣碎可以用来洗涤衣物 。 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杭州)街市上有一种橘子大小、用皂荚粉做成的圆团 ,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它的名字“肥皂团” 。 肥皂团放入水中 , 能发泡去污 。 后来 , 从西方传入的和它功效相似的洗涤剂 , 就也叫“肥皂”了 。
老辈人说的“胰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南北朝时 , 贾思勰已经提到用猪胰去垢 。 唐代“药圣”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一个配方:用洗净的猪胰 , 研磨成粉状 , 加豆粉香料做成颗粒 。 这就是古代的胰子 , 也叫澡豆 。 后来人们又把胰子和香碱合在一起 , 做成汤圆大的团 , 如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
机械洗衣受“大海洗衣”启发
要想将衣服洗干净需要水、搅动和表面活性剂 。 灰尘粘在纤维上 , 用水冲是可以冲洗干净的 , 但为了清理掉衣领上的一圈圈黄渍 , 你需要用表面活性剂 。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合物 , 构成它的分子有点像极微的磁粒 。 这种“磁粒”分子的一极吸引灰尘 , 另一极被水吸引 。 喜吸尘的一极吸住衣物的油液 , 喜欢水的一极使油从棉织物上松开 , 并使之悬浮起来 , 然后使劲一搓 , 灰尘、油液就被洗掉了 。
有了水和草木灰等表面活性剂 , 人们的衣服洗得干净多了 , 但是无论是用捣衣杵还是用手搓 , 洗衣服都很辛苦 。 有没有省力气的洗衣方式呢?有 。
在大海航行中 , 水手们洗衣服就很省力气 , 他们把脏衣物塞进一个布包中 , 用绳子一端系在船上 , 布包则扔进大海中 , 航行途中让海水搅动、拍打衣服 , 衣服就洗好了 。 受到“大海洗衣”的启发 , 1677年有人发明了一种洗衣装置 , 通过一个由轮子和圆筒组成的装置去挤压水流 , 模仿大海洗衣的效果 。 这个装置就是现代洗衣机械的雏形 。
1858年 , 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兹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 。 其主件是一只圆筒 , 筒内装有一根带有桨状叶子的直轴 , 轴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 。 同年 , 史密斯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 。 但这台洗衣机使用费力 , 且损伤衣物 , 因而没有被广泛使用 , 但这却标志了用机器洗衣的开端 。
次年在德国出现了一种用捣衣杵作为搅拌器的洗衣机 , 当捣衣杵搅动时 , 装有弹簧的木钉便连续敲打衣服 。 19世纪末期的洗衣机已发展成一只用手柄转动的八角形洗衣缸 , 洗衣时缸内放入热肥皂水 , 衣服洗净后还可以给衣服挤水 。 1874年 , 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木制手摇洗衣机 。 布莱克斯的洗衣机构造极为简单 , 是在木筒里装上6块叶片 , 用手柄和齿轮传动 , 使衣服在筒内翻转 , 从而达到洗衣的目的 。
电动洗衣机开启家务劳动自动化
1910年 , 美国的费希尔在芝加哥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 电动洗衣机的问世 , 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 。 1922年 , 美国玛塔依格公司改造了洗衣机的洗涤结构 , 把拖动式改为搅拌式 , 使洗衣机的结构固定下来 , 这也就是第一台搅拌式洗衣机的诞生 。 这种洗衣机是在筒中心装上一个立轴 , 在立轴下端装有搅拌翼 , 电动机带动立轴 , 进行周期性的正反摆动 , 使衣物和水流不断翻滚 , 相互摩擦 , 以此去除污垢 。 搅拌式洗衣机结构科学合理 , 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
1932年 , 美国本德克斯航空公司宣布 , 他们研制成功第一台前装式滚筒洗衣机 , 洗涤、漂洗、脱水在同一个滚筒内完成 。 这意味着电动洗衣机跃上一个新台阶 。
洗衣机 , 被誉为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它的伟大之处 , 不仅是代表着现代工业革命的智慧成果 , 更使得千千万万的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 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
武锐(摘自《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