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7年艰辛终攻关!我国首次500米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成功

今天 , 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介绍 , 在2014年313.5米作业的基础上 , 经过7年的艰辛攻关 , 上海打捞局于近期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500米饱和潜水陆基实验 。
饱和潜水是一种使人可以直接暴露在高压环境下 , 实现长时间、大深度工作的潜水作业方式 , 与机械作业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也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理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 ,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饱和潜水作业技术 , 并将其应用于水下大深度精细复杂环境下的搜救、打捞、安装、探查等作业 。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饱和潜水技术的探索 , 2006年下潜深度103.5米 , 实现我国饱和潜水零的突破 , 2013年下潜深度至198米 , 2014年用饱和潜水作业方式创造了313.5米的国家潜水纪录 。 饱和潜水技术的发展有力提升了我国深水作业的能力 , 再如“桑吉”轮深水抽油应急处置、香港输气管线应急抢修等重大抢险打捞任务中 , 充分展现了饱和潜水作为深水复杂作业技术的“皇冠”作用 。
500米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从今年5月22日开始实施 。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的9名饱和潜水员进舱实验 。 5月27日舱内加压至500米 , 9名饱和潜水员在51个大气压的高压环境下 , 共停留了176个小时 , 开展完成了各项模拟出潜钟巡回实验项目 , 其中6月3日潜水钟加压至502米 , 突破了500米深度大关 。 6月25日 , 9名饱和潜水员安全减压返回常压、走出舱门 , 这意味着我国首次500米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圆满完成 , 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仅有的几个具备500米这一饱和潜水深度级别的国家 。
出舱之后 , 参试潜水员又集中进行了三周的生理监测和系统全面的体检 , 最新报告显示 , 所有潜水员各项生理心理指标健康稳定 , 符合实验预期目标 。 至此 , 整个500米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圆满成功 。下一步 ,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 , 我们将择机进行500米饱和潜水海试作业 。
【潜水|7年艰辛终攻关!我国首次500米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成功】(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