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CR929宽体客机首架机已开工制造】昨天(9月1日)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规划(2021—2025)》发布 。
“十四五”期间 , 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规模要达到500亿元;集聚100家民用航空企业 , 其中10亿级产值企业3家 。 大飞机方面 , 推动ARJ21系列化发展、C919示范运营、CR929宽体客机研制 , 实现国产干支线飞机批量生产;航空发动机方面 , 初步实现商用航空发动机技术成功 , 长江系列产品研制取得关键性突破 , 产品技术性能达标 , 主要产品进入飞行台试验验证阶段 , 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商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体系 , 基本实现自主创新战略转型 。
根据规划 , 到2025年 , 临港新片区商用飞机生产规模和产品谱系不断丰富 , ARJ21支线飞机加快提升生产能力 , 推动公务型、货运型等系列化发展;完成C919大型客机批产条件能力建设 , 实现干线飞机C919基本型交付客户投入市场运营 , 同步开展加长型、衍生型等系列化研制;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开展研制 。 提升商用航空发动机核心产业化能力 , 支持主制造商开展论证和实施航空发动机发展重大工程条件建设 , 加快补齐试验、验证、测试、快反等技术能力短板;全力支持开展150KW级燃气涡轮发动机、600KW—1000KW级涡桨发动机和1000KW级涡轴发动机等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产业化;推进150KW级燃气涡轮发动机实现批量交付 , 600KW级涡桨发动机完成适航取证并实现交付 , 1000KW级涡轴发动机开展试飞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 当前全球民机“双寡头”垄断市场特征凸显 。 而我国在商用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原材料等重点领域环节 , 以及关键核心设备方面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 , 特别是民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十分薄弱 。
“民用航空产业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引擎 , 是中国由产业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 研制过程中的溢出效应 , 能辐射新材料、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制造、计算机等一连串高新技术领域 。 ”该负责人表示 , “上海已成为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和策源地 , 临港更是依托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 , 初步确立了国内民用航空产业链主导地位 , 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集聚规模 。 因此 , 临港新片区必须构建民用航空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与国际化协同创新体系 , 发展和保障国产大飞机、民用航空发动机 , 实现核心技术和供应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 。 ”
目前 , 中国商飞ARJ21新支线客机已进入批产阶段 。 C919大型客机多地同步开展密集取证试飞 , 已进入审定试飞阶段 , 即将交付、准备运营;东航已正式签署首批C919购机合同 。 CR929远程宽体客机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 首架飞机已经开工制造 。 中国航发商发临港基地工艺研发能力初具规模、试验测试验证能力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规划已见雏形、维护大修建设初步论证,已具备商用航空发动机从核心零部件加工、单元体装配到整机研制的完整能力 。 长江1000A原型机稳定运转至转速状态;长江2000核心机验证取得突破性进展 。 (采访人员 胡幸阳)
推荐阅读
- IT|再进宽体机 顺丰航空机队规模增长至68架
- 保障|迈入4F时代!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迎来首架F类机型,载客量更大
- IT|货运需求大 波音和空客将推出新款宽体全货机
- 双头|吉利通航制造基地启动 首架“双头”无人机武汉下线
- IT|中国商飞:6架C919正试验试飞,CR929研制进展顺利
- 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批生产首架机即将总装
- IT|国产大飞机C919批生产首架机即将总装
- IT|CR929宽体客机首架机已开工制造
- IT|世界首架载人氢动力直升机认证“即插即用”氢燃料电池装置
- 永川|电力工人的“飞行梦”,研制首架喷火清障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