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两院院士李德仁:北斗时空体系可让疫情防控更精准( 二 )


随着手机多源融合室内定位技术的成熟 , 李德仁建议 , 可将其纳入精准医疗及护理 , 实现病人诊室导航、设备跟踪管理、养老院内老人的护理及时呼叫、医护流程管理等等 。 比如说在养老院 , 由于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 , 护理人员通过定位系统发现老人在卫生间的同一个位置停留了很长时间 , “这是一个很异常的情况 , 那么就可以推断老人是不是摔跤了?或者发生了其他意外?这样护理人员可以尽快赶到老人房间开展救治 。 ”
开展试点推动城市智能化管理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 , 尽管北斗系统已经陆续应用于不少领域 , 但是对于公众来说 , 似乎并未有明显感受 。 对此 , 李德仁分析 , 目前是实现数字经济的起步阶段 , 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 因此需要不断试点开展应用 , 之后实现大众化 。
李德仁透露 , 多位院士已经联名提出建议 , 将高精准定位系统纳入机场、火车站、医院、学校的运营、管理 , 以此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 李德仁说:“我认为要将北斗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 , 实现‘北斗+’和‘+北斗’的目标 。 ”
举例来说 , 广州的白云机场已试点开展高精度智能手机测距技术 , 这一技术与目前广泛采用的蓝牙定位技术相比 , 其信号作用距离能够从5米扩大到50米 , 测距精度从2-5米提升到0.12米 , 是目前世界上可支持所有大众手机的精度最高的定位技术 。
采访人员从李德仁展示的试验视频看到 , 一名旅客手拖行李箱行走在航站楼值机区 , 系统后台实时显示着这名旅客的行动轨迹 , 系统还显示了值机柜台的点位 。 当旅客走到值机柜台 , 并且贴近值机柜台时 , 系统的行动轨迹立刻显示了这名旅客的轨迹 , 并且几乎贴在值机柜台点位的边缘 , 非常精准地还原了旅客在航站楼的具体位置 。
超大型城市智能化管理可从区域开始试点
李德仁指出 , 超大型城市要整体实现智能化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 但是可以从区域开始 。 以北京为例 , 北京亦庄可以开展城市智能化管理试点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计划试点开展高精度智能手机测距技术的应用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当天的论坛上 , 亦庄控股九大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成果签约发布 , 其中包括与世界紧急救援组织(WERO)签署国际应急救援数字服贸平台合作项目、与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
李德仁认为 , 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需要在三个层面实现突破 , “首先要突破技术障碍 , 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了 ,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突破管理方面的障碍 , 需要展开试点 。 当然我们还需要向国家提出建议 , 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给予支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