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让老电影重焕光彩,背后是这样一群细节控( 二 )



效果|让老电影重焕光彩,背后是这样一群细节控
文章图片

片中还有一场戏是上海的街景 , 修复师们翻阅了大量当年的老上海照片 , 没想到还真找到了拍有当时相同街道、建筑的照片 , 上面还有广告牌——虽然不是同一块广告牌——但至少让修复师们知道了当时上海的广告牌是什么样子 , 可以去仿照 。
“当年受到经济条件限制 , 有的场景做得没那么真实 , 有一些舞台感 , 比如木板墙做的比较简陋 , 或者窗外画的是固定的镜片风景 , 我们也可以通过修复把原片不完善的地方变得更加理想 。 ”黎涛说 。
在修复《上甘岭》的片段时 , 修复师们也遇到了军服颜色的问题 。 “我们先是用AI给影片上色 , 结果出来以后战士们穿着蓝色的军服 , 一看就不对 。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修复师胡晓彬说 , “经过考证 , 当年志愿军的制服应该是黄绿色的 。 发现这个问题后 , 我们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借了当时的道具服装 , 让同事们穿上做各种动作 , 并拍下来 。 然后把这些拍到的影像再给AI学习 , 得到了正确的军服颜色 。 ”
在主创帮助下还原影片色调
电影修复的最高境界 , 便是修旧如旧 , 如果能找到影片主创 , 请他们参与调色工作 , 就能更好地还原影片的画面效果 。

效果|让老电影重焕光彩,背后是这样一群细节控
文章图片

“我们都知道《红高粱》肯定整体是一个偏红色色调 , 但是它到底红到什么程度 , 红到什么样效果 , 我们可以看一些影片拷贝 , 但是拷贝一定准吗?也不一定 。 如果当年拍摄影片的主创能直接告诉我们 , 当时拍摄时是个什么样的环境 , 拍完后是什么效果 , 我们就可以把最新的修复版还原成主创最想要的效果 。 ”孙帆说 , 他们请来了《红高粱》摄影指导顾长卫 , 他看完修复师们的调色后说:“你这个还不够特别 , 我们想要那种黄昏调 , 很暖很红的感觉 。 ”在主创的建议下 , 修复工作得到了最精准的参照 。

效果|让老电影重焕光彩,背后是这样一群细节控
文章图片

修复《那山那人那狗》时 , 该片导演霍建起也来了 , 他说 , 片中有一段石板路的镜头 , 当时他想拍出湖南湿漉漉的感觉 , 然而拍摄时正值酷暑 , 洒水车又上不了拍摄地所在的山区 , 最后只能用人工挑水 , 泼到石板路上 , 然而效果仍然不理想 , 这个镜头也一直成为他心中的遗憾 。 但如今依靠修复技术 , 修复师们通过调色和特效 , 满足了霍建起当年“湿漉漉”的愿望 。 孙帆说 , 弥补遗憾 , 或者说让影片更加完善 , 也是影片修复的作用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