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游戏论·作品批评丨《弹丸论破3》:一颗射向本格推理的子弹( 四 )


笔者一度认为《弹丸论破V3》(后文简称V3)只是简单地继承了前两部本格推理游戏 , 或者是向“新本格”靠拢 。 其显著的特征为即使犯罪看起来多么“超现实” , 但在最后的真相揭示环节 , 犯罪谜团一定能够用“生活中的常识或科学”得到合理的解释 。 例如V3的杀人手法不会像第一部和第二部一般 , 出现可以百步穿杨的神投手或者必定达成自己心愿等不可思议的“超”能力杀人 , 所有的犯罪手法都存在于现实的框架里 。 这些精细的改动 , 让整部游戏看起来相较于前两部的犯罪有了真实感 。 但总体看来 , V3依然只是对杀人手法进行了翻新 , 在框架和主题上没有任何改动、超越 。 例如 , 游戏在经过一连串的杀人事件侦破后 , 又到了揭开最后谜底的时候 。 V3的幕后主使是在重新审理某次事件后得出的凶手 , 他一直若无其事地隐藏在“主角团”里 , 到此为止 , 《弹丸论破》系列仿佛只是沿着既定的格式给顾客准备了一份标准快餐而已 。

玩家|游戏论·作品批评丨《弹丸论破3》:一颗射向本格推理的子弹
文章图片

但《弹丸论破V3》想表达的显然不只这些 。
此次的黑幕(游戏Boss)在被揭穿罪行后坦言 , 她其实是《弹丸论破》系列游戏的策划者 , 一系列互相残杀的游戏都出自她的设计 , 大家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相互杀戮 , 是因为有无数观众期待看到互相杀戮的游戏 , 正因为有了观看需求 , 才有了这好似现代版的“罗马竞技场”的杀人游戏 。 即便这些被迫参加游戏的人讨厌杀戮、拒绝杀戮 , 想要珍惜自己的同伴 , 但是在众多的观看需求下 , 高中生们是无法逃避自己成为“角斗士”的命运的 。
如前所述 , 《弹丸论破1&2》中自相残杀的原因是 , 游戏boss的乐趣是观看自相残杀的游戏 。 而在V3中 , 高中生们自相残杀的原因更为复杂 , 并建立了现实的基础 , 论及了无论是《大逃杀》或是《饥饿游戏》中没有深入挖掘的问题 。
为什么这种违反现代社会基本道德和法律的娱乐可以堂而皇之地公开存在并连续举办?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种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大逃杀”类影片曾自圆其说地提出不少解释 , 例如为了消解公民对学校的不信任 , 为了平息公众对少年犯罪的怒火 ,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等等 , 但是限于时长和主题 , 它们无法就此问题做太多分析 。 但这些看似不符实际的解释 , 仍然被观众所接受 , 或许是这种特别的“杀人游戏”和人类从古至今在“斗兽场”、 “奴隶角斗”、“斗鸡”、“斗蟋蟀”等娱乐活动中得到的快乐是相通的吧 。 V3把枪口对准了产生残忍舞台的病态心理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有无数观众期待这种互相杀戮的残忍游戏 , 他们能够从观看中获得刺激与乐趣 , 因此让这种杀戮游戏长盛不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