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未来上太空成本低 方便得就像坐地铁


维新|未来上太空成本低 方便得就像坐地铁
文章图片

孙维新在讲座现场
文/图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李钢
近日 , 由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主办 , 广州市天河区正佳自然博物馆协办的第89期珠江科学大讲堂在正佳大剧院举行 。 本期珠江科学大讲堂邀请到了北京清华大学通识讲座教授、原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作《迈向太空 工作和休闲在地球之外》的科普讲座 。
人人上天?太空电梯承载梦想
“大家想不想去太空?”孙维新首先这样问现场的听众 。 他说 , 虽然很多人都向往太空 , 但前往天空并不容易 , 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 。 但孙维新表示 , 未来可能会出现太空电梯 , 那样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
据介绍 , 要制造太空电梯 , 最关键的是缆绳 ,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碳纤维技术让其成为可能 。 碳纤维材料有很多的细丝 , 细丝的直径不到2微米 , 须知 , 一根头发的横截面也有100微米 。 孙维新介绍 , 虽然每一根碳纤维细丝都微不足道 , 但它们互相缠绕后形成的缆绳则不可小觑 , 软度超过塑胶 , 硬度超过钢铁 , 是制作太空电梯缆绳的最佳材料 。
“人类为什么要去太空?”孙维新认为 , 一是由于人类本身具有好奇心 , 毕竟自古以来 , 人类就对天空星辰充满了想象 , 希望有朝一日能与星星、月亮、太阳同行;二是希望开发太空资源 , 譬如去小行星上采矿;第三个原因则是要寻找人类新的家园 。
成本降低:火箭用完还可回收
目前 , 人类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太空技术 , 进出太空的成本不断降低 。 靠着一批批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 , 以后人类进出太空的成本可能将降低到想象不到的地步 。 孙维新说:“未来的孩子要出门上太空 , 可能就像现在的人们搭乘地铁一样方便 。 ”
孙维新还介绍 , 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太空人是中国人“万户” , 是一个有钱人 , 总想着“欲上青天揽明月” 。 当年他做了一个实验 , 在椅子下面捆绑了很多火箭 , 想依靠火箭将自己送上天空 , 结果却是“轰隆一声 , 人不见了”:“虽然万户的实验是失败的 , 但是他的方法和原理却和现代的火箭技术如出一辙 。 ”
孙维新还提到 , 民间航天公司的兴起使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越来越低 。 特斯拉汽车创始人马斯克就曾发展出了猎鹰9号重型火箭 , 可以将64吨重的物体送入太空 , 并且将一辆红色跑车发射升空 。 马斯克还打算在2030年送10000人去火星 , 建立第一代人类火星殖民地 。
孙维新说 , 马斯克的一大贡献在于成功发展了火箭回收技术 。 一节火箭箭体的价值超过6000万美元 , 在没有回收技术的情况下都是一次性使用 , 因此成本十分巨大 。 而马斯克成功地让脱落的火箭平稳地降落在10米长、10米宽的海上无人平台上 , 这回收技术的实现极大降低了人类发射火箭的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