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为何星际旅行不能说走就走:引力成技术难以跨越的天堑( 二 )


木星和土星探测亦是如此 。 理论上地球和它们的会合周期较短 , 分别为399天(木星)和378天(土星) , 几乎每年都可以探测 。 但它们已经属于太阳系外围行星 , 环绕太阳平均轨道半径达到7.8亿千米(木星)和14.4亿千米(土星) , 这意味着探测器需要跨过漫长的太阳系空间 , 持续数年才能抵达 。
在实际情况下 , 对木星和土星的探测任务依然需要借助地球、木星甚至金星的引力助推 , 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对火箭要求 , 实现既定目标 。 以人类史上唯一的土星环绕探测器——卡西尼号为例 , 它在发射后第一站并非是太阳系外 , 而是向内飞向金星 , 并连续两次利用金星引力进行助推 , 再连续通过地球和木星引力助推最终飞抵土星 , 整个飞行时间长达7年 。
对于太阳系内更外围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等 , 那里的太阳能已经微弱到无法用来给探测器供能 , 导致探测和旅行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 人类甚至尚没有足够能力发射能够环绕它们的探测器 , 而仅能从远处飞掠 。 即便如此 , 这些“惊鸿一瞥”的任务已经造价不菲 。 例如 , 人类唯一飞掠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花费就超过了8亿美元 , 但它只探测了冥王星和一颗太阳系边缘的小天体“天涯海角” , 真正有效的观测时间仅数天 。
因而 , 尽管地球与这些外围天体的会合周期极短(略多于1年) , 但距离遥远和复杂的引力环境成为现今运载火箭技术难以跨越的天堑 。 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来 , 仅有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二号飞掠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大太阳系外围行星 , 它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木星、土星、天王星等连续引力助推才能实现目标 。 这意味着它必须找到这些遥远天体的最佳几何关系 , 完成每一步精准借力 。 而这种完美的几何关系 , 仅约165年才发生一次 , 成为很多人一生都无法等到的时机 。 去太阳系外围行星甚至太阳系边界完成一次旅行的代价更是可想而知 。 人类面对强大的太阳引力桎梏 , 依然显得渺小脆弱 。
【探测|为何星际旅行不能说走就走:引力成技术难以跨越的天堑】(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