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平|吴建平:要积极参与互联网标准制定,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二 )


他表示 , 在整个网络空间技术体系中 , CPU(计算机处理器)和OS(操作系统)软件是网络空间技术体系的核心 , 多年来已经得到共识 。 而除了CPU和OS , 互联网体系机构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是网络空间技术体系的另一个关键核心技术 。
互联网体系结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TCP/IP协议的发明者 , “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Vint Cerf)曾表示 , 互联网之所以长盛不衰 , 和互联网设计之初所明确的基本理念是有密切关系的:第一 , 不是为任何特殊应用而设计的网络 , 只传递数据包;第二 , 可以运行在任何通信技术之上;第三 , 允许在网络边缘创新 , 不为增加任何新的应用和服务而改变网络;第四 , 必须足够可扩展;第五 , 为新协议、新技术和新应用开放 。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旨在研究互联网各部分功能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 其中 , 网络层对下使用各种通信手段 , 对上支持各种应用 , 承上启下 , 保证全网通达 , 是体系结构的核心 。 网络层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传送格式、转发方式及路由控制 。
传送格式由IPv4向IPv6演进 。 IPv6格式定义了下一代互联网 。 发展IPv6 , 是因为早期IPv4的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今天互联网的发展 。 相比IPv4 , IPv6主要的变化包括:首先是地址变长 , 由32位变成128位;其次是包头简化 , IP包头由13个域减少为7个域 , 提高了路由器处理速度 。 此外 , IPv6增加了组播支持 , 增加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 ,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最重要的是 , 允许扩充 。 IPv6解决了IPv4互联网的扩展性瓶颈 , 给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解决这些重大技术挑战提供了一个新的创新平台 。
坚持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发展
2016年11月 , 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最高领导层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 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发表了关于IPv6发展的重要声明 。 声明表示 , 希望IETF能够在新RFC标准中 , 停止要求新设备和新的扩展协议兼容IPv4 , 未来的新协议全部在IPv6基础上进行优化 。 这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 表明IPv6成为互联网技术无可争议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在此影响下 , 各国互联网纷纷进行向IPv6的过渡 。
吴建平介绍 , 我国从1998年开始IPv6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 , 虽中间有过停滞 , 但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 IPv6近来发展非常迅速 。 尤其是2017年11月 , 中办、国办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 掀起了我国大规模部署IPv6的高潮 。 迈入2021年 ,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IPv6的规划出台 , 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的决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