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北斗”远在天外 “应用”近在身边( 四 )


湖南长沙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技术策源地和核心技术支撑地 , 重点支持北斗在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两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市场拓展、研发创新和平台建设 。 在长沙中电软件园等地 , 目前已集聚上百家“北斗+”规模化企业 。
在全国其他地方 , 北斗应用产业化也被视为发展“蓝海” 。 目前 , 山东启动了“北斗星动能”工程 , 力求建成北斗精准时空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通用基础平台;辽宁推动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升级 , 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创新;山西等地也推出扶持政策等举措 , 部署加快北斗应用规模化、产业化……
而在大企业领域 , 腾讯推出的“腾讯地图”与北斗卫星系统融合 , 运用北斗系统提供的精准位置数据 , 结合腾讯的AI与大数据等技术优势 , 以精准导航技术提供服务;南方电网公司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十四五”应用规划 , 推动上线运行集北斗位置服务、短报文通信管理和时频监测等基础模块于一体的运营服务平台;中国移动发布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星耀行动路测计划……
近两年 , 随着中国北斗应用产业盈利模式逐步成型和“赚钱效应”逐步显现 , 很多企业围绕北斗系统应用 , 正在不断追加对“时空市场”投入 。 一家北斗应用细分市场龙头企业负责人说 , 近年来 , 很多依托北斗系统的“时空智能企业”都获得了融资 , 他们公司的主要投资方 , 来自民企、国企和各类背景的创投基金 , 大股东们普遍看好这一领域增长前景 , 都想不断增资扩股 , 谁也不愿减少股份占比 。
“青春期烦恼”盼“因势利导”
业内人士介绍 , 中国北斗应用产业链在过去的几年间 , 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服务能力 , 正在不断发掘和发挥北斗系统的性能和潜力 。
但采访人员从业界也了解到 , 北斗系统作为“后来者” , 需要与“先入为主”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竞争 , 有些“青春期烦恼”亟待引起重视 。 如:政策支撑体系仍待完善、人才因素制约北斗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应用生态环境构建滞后、存在同质化低端竞争等 。
业内人士认为 , 当下我国北斗系统应用正从基础建设转向发展产业、从推广导航技术转向“北斗+”赋能关联产业、从典型示范转向体系化推进 。 在关键的“转段时期” , 需要从如下方面因势利导激发北斗系统应用推广创新 , 提升北斗应用产品的竞争力:
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 。
国家和省级层面需强化战略规划和公共政策“顶层设计” , 结合构建重大项目评估评价体系 , 明确北斗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步骤 , 各阶段发展重点和项目支撑等 。 要从财政、税收、科技、外贸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 , 并将北斗系统基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进行项目规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