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2025年CPP薄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亿

CPP是塑胶工业中通过流延挤塑工艺生产的聚丙烯(PP)薄膜 。 该类薄膜与BOPP(双向聚丙烯)薄膜不同 , 属非取向薄膜 , 具有透明性好、挺度好、耐热性优良、易于热封合等优势 , 其中阻隔性好、耐蒸煮是它显著的特点 。 与HDPE、PET、PVC等其他薄膜相比 , CPP薄膜成本更低 , 产量更高 。
目前 , 我国CPP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大东南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星达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上海紫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凯姆拓塑胶工业有限公司、仙桃市慧狮塑业有限公司、汕头市江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 , 其产能均在2万吨以上 。

薄膜|2025年CPP薄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亿
文章图片

市面上 , CPP薄膜的产品种类繁多 , 可分为复合膜(GCPP)、镀铝基材(MCPP)、蒸煮膜(RCPP)三大类 。 复合膜是CPP薄膜品种中相对低端的薄膜 , 较前几年市场占比有下滑趋势 。 近几年 , 低端薄膜寻求改进 , 比例正在减少 , 而蒸煮膜的比例呈小幅扩大的趋势 。
普通CPP膜的厚度一般在25-50um之间 , 蒸煮级CPP膜的厚度一般在60 -80mm之间 , 能耐 100-135℃约30 min的高温蒸煮 。 在食品包装方面 , CPP蒸煮膜作为能进行加热处理的复合塑料薄膜袋 , 它具有罐头容器和耐沸水塑料袋两者的优点 , 远优于金属或冷冻食品包装袋 。 食品在袋内原封不动 , 经过高温杀菌加热 , 取出便可食用 。
国内CPP薄膜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 , 已经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 目前国内CPP专用料量供主要来自上海石化、燕山石化、独山子石化、茂名石化生产的二元和三元产品 。 然而 , CPP膜专用料结构性缺口明显 , 有30%左右的专用料依靠进口 , 尤其是高档次CPP膜专用料进口依赖度偏高 , 制约着CPP向高档次薄膜的开发与发展 。
值得一提的是 , 近日泉州石化首批自主研发的300余吨CPP专用料H3080产品 , 在聚丙烯装置试生产成功 。 这批产品外观晶莹剔透、颗粒均匀 , 形似刚碾出的新米 。 新用料成功进入包装线 , 也标志着泉州石化在聚烯烃新产品自主开发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 在华南区域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泉州石化聚丙烯装置操作员谢崇泽曾表示 , 本次生产过程中 , 最难忘的是攻克聚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脾气大、撂挑子”的问题 。 此外 , 还要逐步克服催化剂切换、工艺参数精细调节等各种难题 , 确保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
虽然CPP专用料研发及推广门槛较高 , CPP市场盘子相对较小 , 让国内上游企业进入充满顾虑 。 但不可否认国产CPP专用料的研发及推广对降低下游企业成本 , 实现原料多样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近年来 , CPP薄膜生产企业在生产设备的改进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动控制、塑料模具和供料块设计的改进等措施 , 显著提高了CPP薄膜性能质量及生产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