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从“所见即所得”到“所想即所得” 旷视科技阐述AI多摄背后的创新之路

????本报采访人员 李乔宇
????手机上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摄像头?10月12日 , 旷视研究院研究员范浩强在旷视MegTechLite漫谈AI技术分享会上给出了答案 。
????囿于手机空间和模组尺寸的局限性 , 单个摄像头的拍摄效果有限 , 手机多摄技术应运而生 。
【科技|从“所见即所得”到“所想即所得” 旷视科技阐述AI多摄背后的创新之路】????据范浩强介绍 , 随着多摄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 手机后置摄像头的数量和类别不断增加 , 让多摄形成了花样繁多的排列组合 , 也为终端用户带来了更优的拍摄体验 。 通过双摄变焦实现最佳拍摄效果、利用双摄虚化实现媲美单反相机的光圈效果、多摄融合有效提升图片质量 。
????“然而 , 后置摄像头不是越多越好 , 也不是越大越好 。 ”范浩强表示 , 手机成像是系统工程 , 是重要的要素之间的匹配 。 AI技术则是完善手机成像各个要素匹配的重要手段 。 通过多个摄像头的协调配合 , AI技术加持的手机摄影可以实现手机实现媲美单反相机的拍摄效果 , 并通过各个摄像头的无缝切换为终端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拍摄体验 。 在手机后置摄像头从双摄逐渐升级到三摄、四摄的过程中 , AI算法已成为多摄像头联动不可或缺的纽带 。
????据悉 , 旷视科技自2016年起开始研发多摄技术 , 经过5年多的技术迭代和优化 , 如今已研发出业界领先的AI多摄算法 , 并在多款畅销手机机型中实现技术应用落地 。 期间 , 旷视科技率先提出“AI重新定义光感知系统”的理念 , 将光感知系统“硬件升级——算法辅助——优化后期处理”相对流程化和独立化的传统运作方式 , 转变为光感知系统软硬件“一体化协同升级” 。 这一理念从整个影像系统设计出发 , 配合智能手机的光学系统以及传感系统 , 借力人工智能算法 , 通过图像识别、融合、增强、分割等方式 , 优化拍摄能力、丰富拍摄功能、升级成像质量 , 带来指数级的效果提升 。
????范浩强表示 , 随着以多摄为代表的AI计算摄影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 未来的手机拍摄将会向着利用AI技术理解用户意图发展 。 在范浩强看来 , 未来的手机拍摄有望在利用算法自动调配摄像头的基础上 , 完美捕捉到用户想要拍摄的画面 , 从“所见即所得”逐步迈向“所想即所得” 。
(编辑 崔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