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18日消息(采访人员杨静 林馥榆)从黑龙江乡村的农民 , 到机修厂的小老板 , 再到科技公司工装部的负责人 , 白清良的经历里浓缩着中国制造由弱到强 , 进而向“智造”转变的生动历程 。
文章图片
白清良与同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深耕机械自动化领域20余年 , 白清良先后收获18项家专利 , 荣获上海市劳模 , 上海市优秀农民工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 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劳模 , 成为年轻一辈扎根实业、钻研技术的最生动标杆 。
从2002年进入上海北特科技公司至今 , 25年过去了 , 白清良仍对三个瞬间记忆深刻——上世纪90年代 , 他还在老家务农 , 面朝黑土背朝天时 , 心里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定要学门技术 , 还要学精学透;家乡轧钢厂招工 , 白清良在轧钢之余 , 还不忘向电焊师傅请教 , 最终独挑大梁;机缘巧合来到上海 , 和企业一道白手起家 , 车间里的难点激发了他的创新激情 , 第一个专利拿到手时激动地难以自已 , 由此坚定了走创新研发的道路……
文章图片
白清良与同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精研技术 “攀登的路 , 再难也要有人走”
还在轧钢厂做工人的时候 , 为学手艺 , 他主动为电焊师傅打下手、泡茶、打扫卫生 , 为的就是师傅提点入门 。 后来凭借过硬的焊接功夫 , 白清良在老家开起了加工厂 , 几年光景就已小有名气 。
这份钻研不懈的功夫 , 在上海创业之初立马派上了用场 。 生产车间的砂轮倒角工序效率低且粉尘严重 , 起初只是维修工的白清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 , 边加工边安装 , 经过3个多月终于完成第一台倒角机 , 不仅能自动磨削 , 还解决了工人近距离操作的安全问题 。
然而成功的喜悦未及细品 , 就被浇灭 。 生产效率不过关 , 企业亮了红灯 。 没有了资金支持的白清良决定自掏腰包 , 一定要研制出各方面都合格的设备来 。 又是一个月的苦思冥想 , 与第一台完全不同工作原理的倒角机图纸完成了 。 没想到在去加工厂的路上 , 瓢泼大雨将他淋了个透心凉 。 工厂老板被他的坚持打动 , “冲你这份执着 , 我们一定尽快把设备赶出来!”
试验大获成功 , 原本人工操作10秒一件的倒角 , 现在只需1.7秒 , 粉尘问题也有效解决 , 公司一口气订制了3台 , 全部到位后员工由原来的2班12人降为4人 。
“攀登的路 , 再难也要有人走 。 ”白清良的坚持最终化为了累累硕果 , 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 , 其中发明专利2项 。
推荐阅读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Intel|Intel 12代酷睿20款新品百分百实锤:赛扬升级、i5混乱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华能|全球首座!华能百兆瓦级分散控制储能电站投运
- Foxconn|印度富士康工人条件有多恶劣?工资九百、没有马桶、食物有虫
- Tencent|继百度网盘后腾讯微云也已解除限速 不用单独下载App
- 地球|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
- SpaceX|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
- 词条|百度百科上线2500万词条,超750万用户参与共创科普知识内容
- IT|配1.2L三缸发动机 百公里耗油仅3.9升:日产轩逸e-POWER正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