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APP|Manner:18个月后会是瑞幸吗?( 二 )


能够在咖啡行业突围 , 也离不开创始人背后的经验 , 创始人为韩玉龙 , 公开资料显示 , 在开创Manner这家咖啡店之前 , 韩玉龙曾在一家名叫Café Del Volcán咖啡馆做过一年的咖啡豆烘培师 , 这也是为开创Manner奠定了一定基础 。
就这些举动 , 也足够让星巴克虎视眈眈 , 就有媒体称 , Manner开在星巴克门店隔壁之后 , 会导致星巴克的门店客流下滑30% 。
在今年星巴克公布的Q3财报中 , 星巴克就反映了 , 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只有59亿元人民币仅增长19% , 而上一季度增长为91% 。
很明显这一数据也映射了 , 最近融资大热的咖啡玩家 , 都在不同程度上 , 分食着星巴克的流量 。
2
走快咖路线
作为具有社交属性的咖啡 , 自然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打卡笔记 。 拍出来的场景咖啡能不能发朋友圈 , 就决定了咖啡店品牌的传播价值 , 似乎好不好喝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
但与走第三空间的咖啡馆不一样 , Manner 基本上不做第三方空间 , 主要是做快咖啡生意 , 一方面 , 坪效的使用率将有所提高 , 另一方面 , 咖啡的定价 , 在普适的范围内 , 获得了用户的青睐 。
从2015年诞生至今 , Manner最吸引人的则是一直保持着快餐价 , 最便宜的咖啡10块 , 大杯多加5块 , 这种自杀式的价格 , 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刚需的用户和上班族 。
不过 , 从过去咖啡馆开店的“十店九亏一平”的模式 , Manner能够在没有大额补贴的情况下 , 依然有着能抗打出圈的精品咖啡 , 确实有其独特的生意经 。
此前就有媒体平台曝光 , 称Manner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10% 。 这也意味着 , 极简咖啡的商业模式是行得通的 , 这种单店就能盈利的模型 , 很快就在投资机构中传开 , 拿到融资后 , 很快Manner从根据地上海出发 , 全国遍地开花 。
3
下一个瑞幸?
尽管由于瑞幸财务造假 , 没能够撬动星巴克的市场地位 , 但是业内人士仍然会说 , 或许再给瑞幸一点时间 , 局势将彻底扭转 。 那么瑞幸没能完成的任务 , Manner可以吗?
说到Manner的商业模式 , 从小本生意开始 , 从街头走到全国的商圈 , 加上扩张速度看 , 确实与瑞幸有异曲同工之处 。
18个月里 , 从开店到上市再到退市 , 瑞幸咖啡营销模式确实是有些门道的 , 在这个内卷的咖啡赛道 , 谁不想摸着瑞幸这个块石头过河 , 取其精华 , 取其糟粕 , 孵化出一款更加完美的咖啡呢?
由于Manner没有披露数据 , 无法考察两家店的经营数据 , 但是可以看出的是门店 , 瑞幸在截至目前接近7000家 , 而Manner也只有200家 , 尽管年底预计会有500家 , 但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 同时 , Manner的众多门店均在上海 , 地域性的问题也无意会让Manner有所顾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