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专访青年数学家陈杲父亲:反对“鸡娃”,考试分数没那么重要

“天才!”
看完“90后”青年数学家陈杲的履历 , 多数人忍不住感叹一句 。 他的身上有多重光环:青橙奖最年轻得主、25岁时就已在美国高校任博导 ,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 。
如今的陈杲 , 发表的研究成果与霍金、爱因斯坦、杨振宁这些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 但谁能想到 , 他曾经在高中奥数考试两次失利 , 父亲本想把他培养成商人 。

钱林|专访青年数学家陈杲父亲:反对“鸡娃”,考试分数没那么重要
文章图片

【钱林|专访青年数学家陈杲父亲:反对“鸡娃”,考试分数没那么重要】陈杲(左)与沃尔夫奖得主沙利文教授合影 。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与传统故事版本中 , “虎妈狼爸”严苛独裁的家庭教育不同的是 , 作为陈杲父亲的陈钱林却反对“鸡娃” , 反对盲目补课 , 推崇的是尊重孩子的意见 , 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 。
在足足两个多小时的专访中 , 陈钱林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一位“天才”青年数学家非同寻常的成长之路——可以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 从初中开始每天在家自学半天 , 没有上过集体补习班 , 不刻意追求拿奖 , 不看重平时的考试分数 , 考试排名没有进入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
当社会风气倒向“考高分 , 进名校”的教育标准 , 陈钱林却这样说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 如果人格出了问题 , 即使考上名牌大学也是失败的 。 ”
“天才”的自由
小学跳级3年 , 9岁上初中 , 12岁上高中 , 14岁考上大学 , 18岁出国读博——陈杲的成长求学之路比同龄人跑得更快一些 , 他成了同学们眼里的“天才”“神童” 。
“天才”的第一步是智商超群吗?不一定 。 “其实像陈杲这样聪明的孩子比比皆是 。 ”在多个中小学担任过校长的陈钱林 , 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孩子 , 他并不否认 , 儿子有一定的天赋 , 从小喜欢数学 , 但更多还是依靠后天的努力 。
1994年 , 陈钱林的一对双胞胎子女出生 , 姐姐陈杳 , 弟弟陈杲 。 略有差异的名字 , 也寄寓了父亲朴素而又美好的期盼:女儿沉稳 , 未来当老师;儿子开朗 , 长大从商 。

钱林|专访青年数学家陈杲父亲:反对“鸡娃”,考试分数没那么重要
文章图片

姐姐陈杳与弟弟陈杲 。
浙江温州人历来崇尚经商 , 这也是陈钱林最早为陈杲拟定的培养路线 。 年轻时 , 陈钱林当了5年的乡村教师 , 后来回到大学读本科 。 在大学期间 , 他受到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的启发 , 希望成为教育家 。 成家之后 , 他一边教书 , 一边研究家庭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