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封建”内核下的《沙丘》,为科幻贡献了什么? | 沸腾( 二 )


近几年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主题公园”化 , 无论是漫威系列还是《速度与激情》系列 , 或是《变形金刚》系列等主流大片 , 或多或少都融入了这些元素 , 看似是不同的故事 , 讨观众欢心的方式却都大同小异:观众只要买了一张电影票 , 无论想看什么样的主题 , 都能够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
此外 , “彩蛋”多多 , 这也是此类电影的一种巧思 , 但除了能让“懂得都懂”的观众会心一笑之外 , 这类电影难以做到情感传递和让观众有一个不同的心理体验 。
“太空歌剧”作为科幻题材中的一个类型 , 则完全与此相反 。 执着于未来世界的冒险叙事 , 以宏大太空为舞台 , 以战争、政治斗争、犯罪为背景的浪漫主义冒险故事 , 让《沙丘》显得与众不同 。
在如今好莱坞日益“主题公园”化的时代 , 《沙丘》充满了《教父》《星球大战》《指环王》的歌剧遗风 , 也就是影迷口中的拥有古典大片气质 。 这让一些着迷于“太空歌剧”的老影迷直呼暌违已久 , 但一些喜欢“热闹”电影的观众 , 则大呼《沙丘》是一部叙事薄弱的“烂片” 。

观众|“封建”内核下的《沙丘》,为科幻贡献了什么? | 沸腾
文章图片

▲《王子复仇记》剧照 。 图/电影《王子复仇记》官方剧照
“封建”内核下的《沙丘》
为科幻贡献了什么?
除了没有大多数观众喜爱的、所具备的“热闹”气质外 , 受原作的影响 , 电影《沙丘》的“封建”内核同样遭遇一些观众的批判 。
《沙丘》是一部未来版的中世纪王子复仇记 , “高科技中世纪”是这部电影的底蕴和气质:高科技的飞行器 , 但仍旧以冷兵器对抗 , 政治斗争中的制度设计颇具中世纪家族斗争的气质 。 因而也有网友直接怪罪于“太空歌剧”类科幻题材称:太空歌剧真是行将就木的老古董 , 再高规格的硬件也带不动腐朽落后的内核 。
值得注意的是 , 《沙丘》原作写于1965年 , 作者深受时代局限性影响 , 虽然“天选之子”“王子复仇”的故事放在当今语境下来审视显得“过时又老土” , 但原作口碑本身不在于故事 , 而是作者有能力将故事、想象力和精神内核完美结合在一起 , 让这部小说成为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 。
导演维伦纽瓦则能够以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镜头将原作中的故事、想象力和精神内核影视化 。 值得注意的是 , 科幻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 , 在传统电影题材里 , 每个观众会用自己的阅历脑补背景资料 , 导演几个镜头 , 人物的几句对话 , 便可以将故事环境交代清楚 。
而《沙丘》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价值体系 , 这就意味着导演需要耗费大量精力 , 用细节铺陈沙丘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