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樊永涛 通讯员董亚洁 郭四辈)日前 , 由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提名 ,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完成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监测、数据集成与可持续性评估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 , 荣获2020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该项目经过科研团队近10年的持续监测 , 掌握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综合监测数据 , 构建了多源数据共享平台 , 为支撑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全省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
走进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遥感实验室 , 电视大屏上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平台格外醒目 。 这个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 , 攻克了综合生态物联网、标准化元数据、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分布式数据存储、数据融合等技术瓶颈 , 首次实现了野外自动观测系统、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的集成、网络汇交、自动入库和自动质量控制 。 集成了一大批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与治理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 开创了青海湖流域数据共享的新局面 。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志强说:“我们建了232个点 , 内容涵盖气象、水文、环境质量、森林、草地、湿地、沙化土地 , 以及陆生野生动物 , 还有一些野生生物类似相关的一些监测 , 主要起到一个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的作用 。 ”
此外 , 该项目还构建了囊括自然与人文要素的青海湖流域综合评估技术体系 , 可以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变化与流域健康进行评估 。
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聂学敏介绍 , 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建立了三套体系 , 分别为地面站点体系、生态监测体系、评估体系 。 “站点体系就是我们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 , 通过填平补齐 , 形成了一个地面站点体系;监测体系是通过水文气象等各部门协作 , 形成了一个多要素的生态监测体系;评估体系则是一个长时间跨度的一个数据挖掘 , 然后通过地面数据和遥感数据的整合 , 结合一些社会经济的数据 , 形成一套评估体系 , 评估成果为生态环境监管提供服务 。 ”
该项目形成了从流域监测、数据集成共享到综合评估的整体解决方案 , 综合监测技术、数据广泛应用于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三江源、祁连山生态监测与数据共享 , 为青海“生态立省”作出重要贡献 。
【监测|青海:构建综合数据平台 提供重要科技支撑】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监测、数据集成与可持续性评估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负责人葛劲松说:“通过项目的实施 , 显著提升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能力 , 为支撑流域综合管理 , 带动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同时也为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
推荐阅读
- 量子|百度量子平台2.0重磅发布!推动构建量子计算领域繁荣生态
- 技术|腾讯优图李牧青:《聚沙成塔,共建未来——构建AI产业共同体》
- 最新消息|Movano智能戒指发布 希望有一天能监测慢性疾病
- 技术|听花生津白酒:将多学科最新技术成果带入白酒业
- 监测|西安科技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二次出舱保驾护航
- 聚光科技|聚光科技旗下AI水质监测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 监测|我国再添一枚资源监测利器
- 质量|5米光学02星成功发射 自然资源质量生态监测再添利器
- 监测|能看清山川湖泊、能合成“藏宝图”……这颗资源卫星“身怀绝技”
- 手机|vivo WATCH 2评测:你的身体值得24小时全天候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