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我国IPv6正处于爆发初期

IPv6对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全局有多重要?可以说在未来10年中 , 5G、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的各种应用 , 都要在IPv6基础上实现 。2019年全球IPv4地址资源已经耗尽 , 而且与中国没有一个IPv4根服务器相比 , 中国已经拥有1个IPv6主根服务器、3个辅根服务器 。发展IPv6 , 中国早在20年前就着手准备 。

通信技术|我国IPv6正处于爆发初期
文章图片

2003年 , 中国启动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 , 是国内对IPv6进行多次讨论酝酿后 , 认为中国应该及早布局IPv6采取的第一个实质行动 , 该项目催生了全球第一个IPv6主干网——CERNET2 。此后 , 网络设备首先向支持IPv6/IPv4双栈演进 , 在运营商的设备采购中 , 同时支持IPv4/IPv6是交换机、路由器的必备 。尽管20年前 , 业界已经看到IPv4地址即将耗尽的未来 , 但PC时代大量的应用是运行在IPv4上的 , 不易迁移 , 地址翻译、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暂时缓解了IPv4地址资源紧缺、延长了使用寿命 。
时至今日 ,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接入的设备越来越多 , 网络的地址需求指数级增长 。特别是中国的移动网络 , 从用户总数到应用种类 , 再到物联网的接入总量都是全球最大的 , 网络地址不足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 , “腾笼换鸟”刻不容缓 。
获得IPv6地址的用户数从2017年的7400万户增长到了如今的5.33亿户活跃用户 , 四年增长了6倍多 , IPv6在移动网络中的流量占比已经达到了22.87% 。可以说 , 中国正处于IPv6爆发的初期 。
建设银行的IPv6玩法
IPv6之火正在各个角落燃起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国内有近100个做IPv6商用部署的网络 。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就是其中之一 。
2018年建行启动了TOP+金融科技规划 , 并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中 , 升级为TOP+2.0 ,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 , 是建行希望打造一个新金融生态 。其实这也是银行业目前发展的目标 , 让用户对各项银行金融服务唾手可得 , 每个人可以随身携带一个银行 。
要实现这个目标 , 建行需要把业务、数据、技术全面做生态开放 , 从单一金融平台转向社会化的生态体系 , 需要一个全场景的智能联接 。这意味着业务平台的接入点多、移动性强 , 同时需要灵活扩展、安全可信 。
中国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李巍认为 , 面临IP地址的枯竭 , 要保证建行平台完全实现基于IP的数字化转型、完成全国各分支机构的数据管理 , 原有的IPv4不足以支撑建行的发展计划 , 建行坚定地选择了IPv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