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聚焦资本市场“新地理”丨“机器人军团”强势崛起!东莞松山湖凭何孵化众多“独角兽”,又该如何留住他们( 三 )


作为首批入驻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的企业 , 云鲸可谓见证了松山湖机器人产业的崛起 。 “我们刚到松山湖的时候 , 这个机器人基地还是空空的 , 我们办公的那一层楼 , 除了我们团队6个人 , 就没有其他人了 。 ”让高寒印象最为深刻的是 , 2016年时 , 往返公司和住宿地的公交车上座位也是空空的 , 但到了2017年 , 就需要赶早班车才有座位 , 到了2018年 , 早班车也没有座位了 , 再到2019年 , 这条线路的公交车上已拥挤不堪 。 “仅仅三年多时间 , 这个产业基地几乎被填满了 , 整个园区也热闹了许多 。 ”高寒说 。
机器人产业的创业者和企业能在松山湖聚集 , 李泽湘无疑是重要“推手” 。 “只要是和机器人相关的项目 , 能够说服李老师 , 就可以入驻基地 。 ”高寒告诉采访人员 。 在多位入驻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创业者看来 , 李泽湘最看中的是创始人的创新能力和品质 , 因此 , 即便只有一个好想法 , 只要有创业的激情 , 都能成功被邀请入驻 。
李泽湘这种从零孵化的行为 , 背后却是一个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逻辑 。 “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行业 , 有软件、硬件、设计等 , 需要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 只有把各个环节上的人才吸引过来 , 才能产生人才聚集效应 , 才更利于产业发展 。 ”高寒说 。 而魏基栋表示 , 除了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 李泽湘还为创业者提供所需 , 包括:系统性的思维思考、产品的方法论、搭建供应链和产业界人脉资源、把框架搭建好进行快速试错 。 而这些对创业者来说 , 几乎和资金同等重要 。
如果说李泽湘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崛起的“灵魂” , 那东莞的产业配套环境和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则是“躯干” , 实实在在地帮助科技成果落地、走向市场 。 “政府当时给了我们场地补贴和住房补贴 , 我们有需要的时候 , 政府的人甚至还陪着我们一起去跑 , 还为我们对接了相关的供应商 。 ”高寒表示 。
而最为创业者心动、能让他们在松山湖实现创业梦想的 , 则是东莞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 。 “如果再做选择 , 我们可能还会选择在东莞创业 , 因为这周边有很庞大的供应链体系 , 如塑料、五金、电子、电机、电池等产业链 , 很适合硬件领域的创业者发展 。 ”高寒表示 。 据东莞市科技局透露 , 除减速器等极少部分器件需要在周边城市采购以外 , 驱动电机、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模块、传感器等零部件都可以在东莞找到生产厂家 。 东莞拥有的工业门类约占全部工业大类的83% , 能生产6万多种产品 ,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万亿元级规模 。
作为“世界工厂” , 东莞所积累的制造业优势 , 无疑给了这里的企业相较于欧美更快的迭代速度 , 而先头部队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 更是加速了这些企业的发展 。 有创业者介绍 , 李群自动化和逸动科技等企业 , 探索了一批靠谱的供应商 , 使得后来的创业者可以少走弯路 , 并且可以在一开始就与供应商建立信任 , 供应商们听说是逸动、李群介绍的企业 , 也愿意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