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而今冬新冠疫情可能与流感疫情叠加出现,给流行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那么,人们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有这七种症状就是新冠肺炎?谣言!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属于呼吸道病毒,可通过接触、飞沫等传播,且感染后症状相似,如咳嗽、发热等,严重时均可致死亡。研究显示,冬季干冷的环境、人们常在通风条件差的室内聚集等因素都有利于这两种病毒的传播。
不过,这两种病毒引发的疫情也有不同之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根据已有数据判断,新冠病毒感染后重症比例、病亡率相对更高。
10月30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十月朋友圈十大谣言。其中一条是,据称,武汉发热门诊医生总结出经验:“干咳+打喷嚏+味觉失常+身体疼痛+虚弱+高烧+呼吸困难是冠状病毒”。
其实,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流感、普通感冒、上下呼吸道感染等都非常多见,不能直接凭部分症状就认为是新冠肺炎。对新冠肺炎的诊断,目前有核酸检测等确诊手段,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科医生,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亦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另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患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或者病毒性脑炎。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10月30日,在健康中国中医药促进大会(西柏坡)高峰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题为“谈‘流’色变——正确认识流感”的学术报告。在流感防治上钟南山表示,疫情使我们加强了对流感预防的警惕性,新冠肺炎的一些防控措施对流感同样有效。
流感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流感每年会造成全球约10亿人口感染,其中重症病例也非常多。冬秋季节是流感高发季节,钟南山表示,由于病毒的多变性,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办法对流感进行很准确的预测。如果出现跨物种传播,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测的灾难,所以要始终注意。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成人对流感的得病机率是5%-10%、孩子是20%-30%,每年可造成20-50万的死亡。
钟南山介绍,流感在人类历史上造成的最大噩梦就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第一波从美国开始,第二波是从欧洲开始,当时估计超过5000万的死亡。同样,流感在历史上对我国也有着比较大的波及,我们在防治病毒方面也进行着不断的努力。中国在1945年对流感进行疫苗干预,1950年在流感方面开始研究,1954年就有了第一批疫苗问世。1980年,我国就加入了WHO流感检测系统,自非典以来大大的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监测。2009年的流感病毒疫情我国研制出了疫苗,并参与了很多标准的制定,因此我们成为WHO流感标准参考实验室。
作为流感来说,最好的控制和预防的基本工具就是疫苗。流感疫苗预防效果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当年的流行株是不是很好地跟当年准备的疫苗相匹配很重要,所以我们每一个疫苗都有三种病毒流行株。虽然流感存在一些不可预测性,但是总的来说规律还是有的。在H1N1流行那一年我国做了很多工作,4月份开始研发疫苗,经过5个月的努力,通过了动物实验和一期、二期、三期临床实验,达到相对成熟解阶段。从上市到2010年3月29日,共有9570万人接种了疫苗,这在流感预防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资料图片
【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钟南山强调,今年可能面临流感趋势以及新冠合并问题。我们发现了一些比如原来是流感,后来检测出新冠病毒的例子,有可能属于共同感染。但是根据资料,今年手足口病、腮腺炎等传染病明显减少,国内国外都是如此。这说明,对新冠肺炎的一些防控措施,比如说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保持空气流通等,会对流感同样有效。我自己体会,加强个人的早期防护,说不定是预防今冬明春流感很有利的措施,可又防“新冠”又防流感。
广东流感流行呈现两个高峰 这些人建议尽早接种
受新冠疫情影响,流感疫苗上市以来就备受关注,部分市民因不能马上接种感到焦虑。据广东疾控消息,广东省流感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省流感流行呈现两个高峰,即冬春季和夏季(12月-次年1月,3-7月)流行。目前流行水平极低。
打完流感疫苗后,大概2-4周就能产生抗体。6月龄及以上有意愿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世卫组织今年10月中旬表示,建议孕妇、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卫生工作者和儿童这5类群体接种流感疫苗,其中卫生工作者和老年人应是新冠大流行期间最优先接种流感疫苗的群体。
一个好消息是,截至目前北半球已有多地报告流感病例较往年大幅下降;在一些已度过冬季的南半球国家,今年季节性流感的患者和病亡者数量也少于往年。专家认为这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密不可分,证明了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对新冠和流感都有预防作用。
专家提醒,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之际,人们需提高警惕,注意防护,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居家隔离,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或去医院就诊时规范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接种流感疫苗并不表示100%不得流感 日常“小动作”很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接种流感疫苗后,并不表示100%不得流感。因此,接种疫苗的同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对预防流感也有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 钟南山:正确认识流感
文章插图
此外,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都很重要。
流感和新冠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采取以上措施,既能预防新冠也可预防流感!好处这么多,大家都要坚持做好啦!
来源 | 晶报APP综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