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采访人员张泉、温竞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3日在京召开 。 46项原创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 其中 , 一等奖继2017年度之后再次产生“双子星”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双双折桂 。
化工和能源生产中 , 催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然而 , 催化反应过程和催化作用机理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黑匣子” 。 解密这个“黑匣子” , 才能让化学反应更加节能环保、更加精准高效 。 包信和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创建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纳米限域催化”概念 , 打开了一扇认识催化过程、精准调控化学反应的大门 。
【黑匣子|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产生“双子星” 包信和团队、赵东元团队获奖】介孔材料在能源、健康、信息等众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然而 , 高分子和碳能否实现“造孔” , 长期以来是国际研究的空白 。 赵东元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 , 揭示了介孔独特的物质输运和界面反应规律 , 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发展 。
至此 , 曾数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连续8年产生得主 , 这成为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持续提升的最佳注脚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更加注重原创导向 , 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 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大幅提升 。
“基础研究领域 ,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赶超 , 但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 ‘多点开花’是必然的 , 更多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不断涌现 。 ”赵东元院士说 。
面对科研“无人区” , 基础研究需要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 。 包信和院士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只要方向对 , 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坚持 , 再冷的板凳也能焐热 。
推荐阅读
- 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临床检验团队斩获国家级大赛一等奖
- 绝缘|哈理工迟庆国教授科研团队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成功|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荣获北京市金融业职工迎冬奥支付环境建设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
- 屏障|宝宝护肤黑科技 艾纯诗研发团队获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一等奖
- 颁奖|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颁奖 河南移动获得一等奖1项 4个项目登台领奖
- IT|国内汽车将强制安装“黑匣子” 百亿市场空间开启,哪些厂商将受益?
- 完成人|医企携手共同打造的“智能CT 解决方案”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一等奖|造孔之人的“异想天开”——走近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获奖项目团队
- 一等奖|20载砥砺耕耘 超高清终领跑——记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获奖项目团队
- 团队|人民中科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奖:强化视频理解优势,降低AI技术应用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