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让青年科技人才在高密度航天任务中挑大梁
2021年11月6日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一箭三星的方式将遥感三十五号卫星A星、B星、C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 时隔13天 , 再次圆满完成新的航天发射任务 , 西昌航天人正朝着决战决胜2021年航天发射任务的目标加速冲刺 。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组织此次任务的长二丁火箭转场
组建以来 , 从年均2-3次发射任务 , 到今年首次超过20次任务 。 近年来 , 随着核心能力逐步提升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 , 连续多年发射次数高居中国航天发射榜榜首 。 “我们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创造航天奇迹 , 重要的制胜法宝就是相信青年人才、重用青年人才 , 在高密度任务中培养锻炼青年人才 , 为其成长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 。 ”中心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进行长二丁火箭组装测试
“各号注意 , 30分钟准备!”沉稳而又洪亮的声音从调度单机中传来 , 测发大厅内 , 各系统指挥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01指挥员张光斌的调度指挥下 , 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 2018年嫦娥四号任务中 , 张光斌首次担任01指挥员即圆满完成嫦娥九天揽月搭“鹊桥”的重任 , 现如今39岁的他已是第3次担任01指挥员 。
文章图片
“金牌操作手”宁先举(左)
文章图片
01指挥员张光斌
“遥测信号正常”“光学跟踪正常”……随着火箭升空 , 距离发射场不远的牛头山上传来各个测量设备的报告声 。 出生于96年的唐帆林属鼠 , 却有着一股牛劲儿 , 3年前大学毕业后 , 从繁华的城市来到牛头山上 , 经历过遥测分系统各个岗位的锻炼 , 一年多的时间就全面掌握了复杂精密的遥测设备 , 成长为遥测分系统指挥员 。
千里之外的南海之滨 , 西沙卫星观测站的90后“金牌操作手”宁先举正带领着同事执行建站以来的第100次跟踪测量任务 。 从2013年至今 , 他在西沙小岛上已驻守近1300余天 , 圆满完成了60余次航天发射测控任务 , 多次成功应急重捕 , 斩获众多奖项 , 成为站里最年轻的工程师 。
张光斌、唐帆林、宁先举等青年科技工作者正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缩影 。 聚焦顶层设计 , 研究制定中长期科技人才培养规划 , 为每名科技干部制定一人一策培养方案;搭建能力成长平台 , 吸纳青年科技人才进入航天发射场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组建11支科技创新团队和15个技能革新攻关班组;给予青年科技人才充分信任 , 在高密度任务中为其压重担 , 将其放在重要关键岗位 , 在实践中锻炼培养……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新机|快准稳,捕捉每个高光瞬间! 刘衡分享EOS R5拍摄体验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凝胶|高交会刮起 “专精特新”风 “小巨人”撑起大视野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