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时16分 , 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作 , 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 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 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此次出舱活动中 ,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次闪亮登场 , 托举航天员到达指定位置开展出舱操作 , 顺利完成了机械臂级联装置的安装工作 , 为后续实现擎天巨臂的组合打下扎实基础 。
空间站机械臂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领域之一
空间站机械臂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领域之一 , 融合了机、电、热、控制、光学等多个专业 , 这也更加凸显了双臂组合转接件的研制难度 。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顺利推进 , 双臂组合转接件将帮助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机械臂完成转接 , 保证组合机械臂具备承载更大载荷进行大范围转移的能力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作为空间站机械臂的抓总研制单位 , 在关键技术、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适应空间站环境的长寿命设计等方面做出突破和创新 , 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大臂+小臂” 四两拨千斤
此次出舱活动的“主角”——机械臂级联装置由双臂组合转接件和悬挂装置组成 , 是空间站机械臂实现组合动作的关键装备 , 凝结着五院空间站研制队伍的智慧和汗水 。 其中 , 双臂组合转接件更是被空间站型号研制人员形象地比喻为“宇宙级机械臂转接头”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飞控负责人高升介绍 , 空间站机械臂由核心舱机械臂(大臂)和“问天”实验舱机械臂(小臂)组成 。 按照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规划 , 实验舱机械臂将随“问天”实验舱一起发射入轨 , 并将在太空中与核心舱机械臂完成“大小臂在轨组合”的亮眼操作 , 而实现组合的关键装置就是双臂组合转接件 。 由于长度为10米的核心舱机械臂和长度为5米的实验舱机械臂“体型”差异较大 , 因此端口设计也有较大差别 。
如何做好两个机械臂的对接 , 完成适应性强、操作难度更大的任务 , 对研制团队是一个巨大的创新难题 。 为此 , 五院研制团队一次次开展方案论证 , 一轮轮进行设计优化 , 将小小的“宇宙级机械臂转接头”从创意变成了“四两拨千斤”的科技神器 。 它不仅有助于完成两个机械臂的接口互连 , 更实现了两者间电气和信息的互通 , 在太空环境中安全打通两个机械臂之间的“任督二脉” 。
【一臂之力|机械臂如何助航天员“一臂之力”】未来空间站机械臂可达范围将拓展为14.5米
在安装过程中 , 首先安装在核心舱舱壁上的悬挂装置带有巧妙的抱爪结构 , 用于捕获和存放双臂组合转接件 , 并为它提供供电保证 。 完成悬挂装置安装后 , 航天员轻推双臂组合转接件进入卡口位置 , 悬挂装置在指令的遥控下 , 通过抱爪结构准确地将转接件抓住 , 并将其“拥入怀中” 。
推荐阅读
- 电子眼|电子眼、机械臂、5G应用,这样的“助手”有点强
- Type-C|酷冷至尊发布新款袖刃机械键盘:65% 紧凑设计,三模连接
- 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显神威
- 机械|“神十三”航天员再出舱有“新”意 以良好状态迎新年
- 机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机械|努力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昌工程学院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成立
- 硬件|机械硬盘里不是真空 空气盘和氦气盘有什么区别?
- 技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精雕杯”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 技术|用技术创造无限 徐工“逐鹿”工程机械纯电新趋势
- 相关|微创机器人-B(02252):图迈?单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首例单孔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