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舱|百变金刚“中国臂” 再现太空黑科技( 二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悬挂装置主管设计师高翔宇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双臂组合转接件”比作“刀剑” , 那么“悬挂装置”就是“刀鞘” 。
在11月7-8日的出舱活动中 , 航天员需要先在“天和”核心舱舱壁上安装“悬挂装置” , 并确认抱爪结构 , 用于捕获和存放“双臂组合转接件” , 为后者提供电源 。
完成“悬挂装置”安装后 , 航天员翟志刚轻推“双臂组合转接件”进入卡口位置 。 这时 , “悬挂装置”则在指令的遥控下 , 通过抱爪结构将“双臂组合转接件”抓住 , 并将其“拥入怀中” 。
高翔宇告诉采访人员 , 未来 , 当空间站的两个机械臂开展对接工作时 , “天和”核心舱机械臂将主动探向“双臂组合转接件” , 通过末端视觉相机识别靶标 , 将其从“悬挂装置”上精准取出 , 进而完成与“问天”实验舱机械臂的组合 , 形成更长、更稳定的灵巧型空间机器人 。
“这不仅是世界首次 , 更是中国智慧的重要体现 。 ”高翔宇说 。
到那时 , 空间站机械臂的总长度 , 将拓展至14.5米 , 活动范围可直接覆盖空间站三个舱段 , 随时实现对空间站舱体表面的“巡检” 。 在完成在轨任务后 , 空间站机械臂又要回到大小机械臂两个部分 , 这时 , “双臂组合转接件”自然是收“刀”入“鞘”——由核心舱机械臂将“双臂组合转接件”重新放回“悬挂装置”之中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主管设计师朱超憧憬着两个机械臂组装起来的壮观模样 , 他说 , “在空间站未来完成三舱组合后 , 航天员出舱任务大部分将由组合臂的形式完成 , 进一步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智慧 。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邱晨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