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地|英国女王,被辞退了|地球知识局( 三 )


前殖民地能自愿留在英联邦 , 与这个组织的性质有分不开的关系 。 二战后 , 各殖民地去意已决 , 强烈反对任何维系殖民统治的尝试 。 但另一方面 , 大部分殖民地都希望平稳过渡 , 独立不要对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造成太大冲击 。
英国在殖民地有大量投资 , 殖民地也是英国的重要市场 。 英国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都深刻影响着殖民地的上层人士 , 而这又会转化为影响力与外交关系 。 英国希望尽量减少非殖民化对英国的打击 , 不要与前殖民地反目成仇 , 尽可能维系上述联系 。
也就是这时候英国已经力不从心
换过去 , 早开着军舰打上门来了
(图:Royal Navy Media Archive)▼

英国殖民地|英国女王,被辞退了|地球知识局
想要把有合作意向 , 但是文化差异巨大、具体诉求不同的各方团结在一个组织之内 。 就必然伴随很多妥协 , 并牺牲组织的针对性和一致性 。 同时 , 英联邦正式成立的时代 , 英国身处内忧外患 , 还在适应帝国疆域缩小的现实 。
所以 , 其成立显得相对仓促 。 这些问题综合起来 , 让英联邦变成了一个自我定位并不清晰的松散组织 。 强国主导下的联合国 , 尚且能总结出宪章和义务 。 仓促形成的松散英联邦却什么都没写明白 。
更像是害怕会有不可预见的连锁反应
急忙给正在四分五裂的帝国打个补丁
(英联邦海报 , 图:wiki)▼

英国殖民地|英国女王,被辞退了|地球知识局
不过 , 这种模糊也让英联邦对成员国的限制较少 , 达成经济、外交合作的成本也更低 。 虽然未能吸引到中东前殖民地加入 , 但是英国争取到了印度、巴基斯坦与南非这些重要的前殖民地 。
由此 , 英国维系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 为自身在这些地区维持长期影响力 , 奠定了基础 。 就是这样一个松散的组织 , 成功起到了为大英帝国续命的作用 。
含糊不清 , 反倒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在实际合作中 , 撇掉不少历史包袱
(视察巴巴多斯 , 图:RoyalFamily)▼

英国殖民地|英国女王,被辞退了|地球知识局
英联邦有一套运行机制:成员国会派出代表常驻英国 , 组成理事会 。 并设有对理事会负责理的秘书处 , 以组织和协调英联邦活动 , 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
英联邦理论上的首脑是英王 , 但实际上的领导人是秘书处的首脑——秘书长 。 同时 , 一些高级别国际活动也会设有英联邦的席位 。
说英王是橡皮图章是不太准确的
王权扮演的 , 是甩手掌柜的角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