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商业航天提速“升空”

今年10月 , 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发射了第13批的60颗星链卫星 , 随后其星链项目公布了收费标准 , 显示即将步入试商用阶段 。
【火箭|商业航天提速“升空”】太空虽然浩瀚 , 但卫星的固定位置却相对有限 。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 预计2029年时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约5.7万颗低轨卫星 , 届时低轨道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 。 因此 , 为了满足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 , 各国均加快了卫星相关产业的发展步伐 , 一场关于太空资源的产业追逐战也悄然展开 。
随着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 , 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了良好发展前景 。 对标“星链计划” , 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也开始加速发展 。
10月初 , 民营卫星研发公司银河航天发布消息 , 公司将在南通开工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示范项目 , 建成后卫星的年产量将达到300至500颗 。
10月9日 , 中科宇航发布消息称 , 由其建设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已落户广州市南沙区 , 首期将于2022年正式投产 , 可实现年产30发火箭 。
10月19日 , 武汉火箭产业园建设已全部完成 , 具备投产条件 。
航天专业人士表示 , 近期多条火箭、卫星生产线纷纷上马 , 部分商业航天企业崭露头角 , 并赢得市场认可 , 说明我国商业航天的市场氛围已经形成 , 这对于我国商业航天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业界认为 , 根据“星链计划”带来的启示 , 中国商业航天事业若想取得成功 , 需要在火箭可回收、一箭多星发射、卫星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 , 同时开发“火箭研制+卫星研制+发射服务”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 , 形成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 。
其实 , 从2015年开始 , 中国诞生了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科工火箭、长征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 , 以及以微纳星空、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商业卫星企业 。 火箭方面 , 双曲线、快舟、捷龙系列商业火箭已实现成功入轨发射 。 卫星方面 , 已有长光卫星在遥感领域具有较稳定的服务能力 , 微纳星空拥有卫星整星设计和集成测试能力 。
今年年初 , 银河航天首发星成功发射 , 让该星不仅成为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到24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也成为我国目前由民营企业研制的唯一在轨运行的宽带互联网卫星 。 目前 , 银河航天自主研发的第二颗宽带通信卫星已进入总装阶段 。
行业利好形势下 , 这些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 , 同时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涉及卫星总装、航天测控、宇航连接器等环节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
文/河北日报采访人员 王育民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