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被质疑90%业务造假,YY直播称浑水不懂直播生态规则


《财经》杂志|被质疑90%业务造假,YY直播称浑水不懂直播生态规则
文章图片
图1/1

来源:财经十一人
文| 刘以秦实习采访人员 张梓清
编辑 | 谢丽容
直播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应也不会被数据造假绑架
百度花36亿美元收购YY直播的消息刚刚正式公布 , 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就发布了针对欢聚集团的做空报告 。
11月17日 , 百度与欢聚集团签署最终约束性协议 , 全资收购欢聚集团国内直播业务(即“YY直播”) , 总交易金额约为36亿美元 , 交易预期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 第二天 , 浑水就发布做空报告 , 指出YY直播是一个虚假的生态系统 , 90%的数据都是造假 。
目前中国直播领域共四家上市公司 , 分别是斗鱼直播(市值43.1亿美元)、虎牙直播(市值49.2亿美元)、欢聚时代(市值59.5亿美元)和映客(市值23.9亿港元) , 其中欢聚时代市值最高 。
欢聚时代成立于2005年 , 2012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 业务分为国内和海外 , 国内业务包括YY直播、YY线上交友 , 海外业务包括Bigo(海外版YY直播)、Likee(短视频平台)和Hago(游戏社交平台) 。
【《财经》杂志|被质疑90%业务造假,YY直播称浑水不懂直播生态规则】做空报告通过分析超过1亿笔直播交易 , 发现其中约50%的礼物打赏来自欢聚时代自己的服务器 , 另外40%来自外部机器人或主播刷单 。 做空报告发出后 , 欢聚时代股价一度下跌30% , 截至收盘跌幅26.48% 。 百度股价下跌1.29% 。
浑水的做空报告中提到了百度收购YY直播 , 报告质疑 , “百度真的会尝试以36亿美元 , 市值的7%的价格购买一家业务虚假公司来实现增长吗?”
11月19日 , YY直播相关负责人回应《财经》采访人员称 , 浑水的报告充满了对直播行业和直播生态的无知 , 报告中逻辑不清、数据混乱、以偏概全 , 包含了大量错误 。
截至发稿前 , 百度相关负责人未予以回应 。
多位直播行业人士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直播数据造假并不是个例 , 这是直播行业生态扭曲的表现 。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认为 , 如果所有直播平台都是这样 , 那就算YY直播数据有水分 , 也不算什么 。 但对于YY直播来说 , 百度收购案目前还未走完流程 , 被浑水做空可能影响这个直播平台的未来命运 。
浑水做空细节
浑水在报告中称 , 欢聚时代的骗局涉及数十亿美元 。 欢聚时代对外公布的用户指标、收入和现金余额都具有一定的欺诈性 。 YY 直播中约有90%的直播业务收入存在欺诈性 。 YY在线交友有80%业务收入存在欺诈性 。 Bigo约有80%收入存在欺诈性 , 保守估计也有60% 。
浑水称 , 欢聚时代的欺诈手段主要有三种:
? YY自有服务器中伪装的“付费用户”(PU) 。 ——在浑水的数据样本中 , 与这类付费用户相关的礼物价值大概占平台礼物总价值的一半 。
? 主播收到的礼物通过其他账号重新被回收到系统中 。 ——浑水称 , YY平台中号称年收入数千万人民币的主播 , 实际只拿不超过250万元人民币的固定工资 。
? 管理主播的公会(MCN , 主播的经济公司)们也参与了这场骗局 。 浑水通过征信机构获得的数据显示 , 2018年 , 五大公会(娱加、话社、舞帝传媒、中国蓝、IR)的总收入为1.56亿人民币 , YY直播对外公布的这个数据是超过11亿 。 差距高达85.9% 。
新冠肺炎武汉封城期间 , 浑水对付费用户进行随机抽样 , 结果显示大约87.5%的礼品收入可能存在造假 。 大多数假付费用户的移动设备标识(IMEIs)都指向YY的服务器 , 部分武汉用户的IP地址在封城期间跳到了其他城市 。
报告中重点研究了几位收入最高的主播 。 其中 , YY主播“摩登兄弟”在某商业区免费演出 , 但现场观众都是花钱请来的 。 摩登兄弟现在很少在YY直播中表演 , 却能在下播后持续从平台上收到礼物 , 很多礼物来自YY的服务器 。 随机选择了该主播的96个“粉丝”的样本进行分析 , 浑水发现其中97.9%的礼物收入可能都存在造假 。
另一位主播“李先生”曾获得2019年YY年度盛典冠军 , 浑水调查数据显示 , 2019年12月 , 一位用户给“李先生”送出了700万元人民币的礼物 , 占当月打赏总数的40% , 用的是“李先生”自己的手机 。 此外 , “李先生”的关联设备发送的礼物比他收到的要多 , 浑水认为 , 这直接暴露了YY平台回收礼物 , 夸大收入总额 。
Bigo上收入最高的主播“RCT_Khan”每个月能获得5万美元的打赏礼物 , 但他只是坐在桌子前做一些文书工作 , 摄像头还经常对着墙壁和天花板 。 浑水称 , 直到最近 , 给他打赏礼物金额第二高的账户还是他自己 。
浑水报告里提到 , 不少头部主播的打赏用户 , IMEI地址都有关联 , 最后又都连接到YY自己的服务器 。 再加上他们打赏的金额和主播收到的金额不一致 , 浑水据此判断打赏的礼物是被YY回收了 。
这些判断的调查手段是长达一年多的调查和秘密采访 。 浑水披露 , 主要采用两种调研手段 , 一是通过自动化手段收集并研究了1.156亿笔交易记录及宏观数据;二是从财报、账号、秘密实地调查及访谈中获得信息 。
其中 , 浑水尤其对YY平台上四位收入最高的主播、四位付款最多的用户以及对YY生态系统资深成员做了大量采访 , 这些调查结果支持了浑水的结论:他们的礼品收入基本上是假的 。
报告中还提到了欢聚时代对Bigo(海外版YY直播)的收购问题 , Bigo的新加坡母公司在最初4年中更换了三次审计师 , 2016-2018年 , BIgo连续三年收到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GCO) 。 2019年8月 , 在欢聚时代完成收购几个月后 , Bigo对其2017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重大阐述 。
报告称 , Bigo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 , 欢聚时代声称从董事长李学凌手中收购了Bigo , 但实质上是欢聚时代创建了Bigo , 而不是李学凌 , 李学凌从交易中直接套现至少1.56亿美元 , 欢聚时代借此虚报利润 。
一位关注直播行业的投资人对《财经》采访人员 , 中国直播行业目前确实存在不少急功近利、夸大繁荣的问题 , 类似公会帮主播刷流量、刷礼物 , 已经成为直播行业的潜规则了 , 行业里的人似乎见怪不怪 。 关于欢聚时代对Bigo的收购问题 , 该投资人的分析是 , 如果欢聚时代想玩资本游戏 , 确实可以“把公司单独拿出去发展 , 之后论证主营业务有强协同 , 再并回来 。 ”
存在即合理?必须“造假”吗?
自2015年起 , 直播数据造假的新闻就频繁出现 , 直播平台斗鱼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笑话:一个名叫“微笑”的游戏主播某一个节点的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3亿人 , 但是当时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总数约8亿人 。
造假事件频发 , 一些大型直播平台开始更改“游戏规则” , 用户无法直接看到同时在线观看人数 , 直播间只显示当前热度 , 这个数据综合了观看人数、弹幕人数、送礼人数和金额、涨粉数等等 , 但具体如何计算 , 没有统一标准 , 各直播平台也未公布过 。
数据造假已经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 , 甚至发展成了黑色产业链 。2018年5月 , 湖北黄冈市罗田县公安局历时12个月 , 破获全国首例网络直播人气外挂案 , 共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 。 这家规模较小的流量商在一年时间里 , 通过淘宝售卖 , 为主播提供了上亿人气 , 总获利177万元 。 直播造假的目的 , 是希望营造出热门的“假象” 。 就像一些网红店雇人排队 , 一些用户会更愿意点进直播热度更高的直播间 。
为什么要数据造假?一些小主播需要通过刷量 , 来引起公会或MCN公司的注意;还有一些主播需要更高的热度 , 来获得平台的算法推荐 , 能够被更多用户看见;大主播们则需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在直播平台举办的一些活动中 , 公会通过刷热度 , 让主播排名更靠前 , 曝光机会更多 。
主播们的数据造假 , 平台方如果关注 , 可以轻易戳破假象并规范 , 但平台的动力也不是太足 。 主播的热度变高 , 平台方也能从中获益 , 这似乎已经变成恶性循环 。 “行业环境导致的 , 但造假确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 不造假也能活下去 。 ”一位直播行业人士说道 。 “
也有投资人和直播行业人士在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撇开欢聚时代的个例不说 , 目前直播行业的数据造假态势有所缓解 。
“目前直播行业格局已经稳定了 , 不像前几年为了抢用户、融资 , 刷数据会比较厉害 。 ”上述直播行业人士表示 。 2019年以后 , 市场格局基本稳定 , 没有新的独立直播平台成立 , 随着虎牙、斗鱼被并入腾讯 , YY直播被百度收购 。 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直播领域已经进入巨头竞争时代 , 数据造假无法给这些平台继续带来新的发展 , 需要考虑的是他们的业务和大平台的协同性 , 进一步将流量转化为营收 , 而不是一味的增加热度 。
百度确定收购YY直播前 , 双方接触时间超过1年 , 一位熟悉百度的投资人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这么大笔的交易 , 百度一定会认真审查各个方面 。 ”目前收购案还未完全交割 , 变数仍然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