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龟兔赛跑:马斯克与贝索斯的太空竞赛
文章图片
图1/7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马秋雯
来源:资本侦探
人类从来未曾否认过对太空的幻想:电影和书籍中对外星人、虫洞、高维空间的描摹充分显示了人们的想象力 。 而人类史上与太空的标志性关联始于1969年的美国: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主导的“阿波罗计划”顺利实行 , 阿波罗11号成功载人登上月球 , 实现了人类的一大步 。
然而紧接着“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灾难使得14位宇航员丧生 , “阿波罗”之后NASA一蹶不振 , 美国人民对太空逐渐失去了兴趣 。
没有人希望登月是人类与太空最后的联结 , 但太空这个一说起来就觉得浩瀚无边的领域 , 要想取得大的突破 , 烧钱必不可少 。 因而很长一段时间 , 与太空有关的计划都由NASA和美国政府主持发展 。
不过 , 净资产值极高的企业家们 , 一旦同时具备想象力和冒险精神 , 便不会在太空的投入和探索上畏缩不前:微软合伙创始人保罗·艾伦、辍学的英国亿万富翁安迪·比尔、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 , 包括现在太空领域动作最大的埃隆·马斯克和杰夫·贝索斯都是为了太空梦豪掷千金的富豪 。
今天 , 在付得起钱的前提下 , 蓝色起源、SpaceX、维珍航空能够提供普通人去太空旅行的服务 , 这一切离不开以上提到的企业家们 。 在《新太空竞赛》和《下一站 火星》两本纪实作品中 , 两位分别就职于数字商业新闻网站Quartz和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人员记录了以马斯克和贝索斯为代表的企业家们 , 在太空旅游商业和私人化上所做的斗争与决策 。
文章图片
图2/7
与平日更多关注的理性企业家想象相比 , 在这本书中 , 读者更能看到富豪们的另一重想象——为人类未来而努力 。
为自由竞争而战
个人投资太空领域的业界流传着这样的笑话:在太空领域 , 变成百万富翁最快的方法是什么?从亿万富翁开始做起 。
高失败率除了源于行业本身对精密性的要求及跨越大气层时的变数 , 联邦政府最初对该产业加诸的限制也是重要原因 。
当时 , NASA、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的办公大楼)和行业中坚如洛克希德和波音的合作项目有许多 , 私人航天公司被认为是暴发户公司 , 没有得到生产火箭合同的资格 。 这相当于私人公司要和美国政府资助的公司竞争 , 不公平之余更会影响火箭制造市场的自由竞争 , 抬高成本 。
文章图片
图3/7
因形状得名的五角大楼
亿万富翁安迪·比尔(Andy Beal)作为一个对航天领域抱有强烈热爱的数学天才 , 希望能够打破局面 。
1997年 , 比尔创建了比尔航空航天公司(Beal Aerospace) , 计划发射一枚不需要花费两亿美金的火箭 , 并接管了得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一个曾经的军事试验场地用于测试 。 而在推进过程中 , 比尔对既得局面公开表示了不满 , 他曾在华盛顿的一次听证会上说 , “在公平的竞技场上 , 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 。 但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 就是政府可能会出于好心对场内的竞技者或奖或惩 , 这可能会不恰当地使市场倾斜 , 本质上这是内定了谁胜谁负 。 ”
但敢言、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均未改变比尔航空的命运 , 没过多久 , NASA宣布了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太空发射倡议”计划 , 称将会开启一个百亿级项目 , 旨在开发设计能代替航天飞机并可重复利用的太空工具 , 这逼死了得不到补贴一直烧钱的比尔航空 。
就在NASA宣布此决定的同年 , 2000年10月 , 比尔选择关停公司 , 还在企业声明里提到:“只要NASA和美国政府还在选择并资助发射项目 , 私人发射公司就不可能存在 。 ”
比尔的失败表明光掌握火箭科学的知识是不够的 。 下一个想要开创太空领域的人必须在华盛顿、法庭和舆论上掀起战争 , 对抗比尔无法击败的既得利益群体 。
不过 , 公司关停后 , 比尔航空曾发射火箭的土地没有闲置太久 , 因为埃隆·马斯克接手了 。
马斯克不是心血来潮 。 科幻小说迷的身份加上NASA对2029年有一颗小行星可能砸向地球的预估 , 使得他开始严肃考虑解决方案:找另一颗宜居的行星 。 而金星大气酸度太高 , 水星又离太阳太近 。 于是 , 他把宝押在了火星上 。
不顾身边人劝阻 , 2002年3月14日 , 马斯克创立了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 并在一年之内就造出了第一枚火箭“猎鹰1号”。 2003年年底 , SpaceX把这个七层楼高的火箭放到一辆定制的拖车上 , 跨过了整个美国运到华盛顿 。 在警方护送之下 , 火箭沿着国家广场走过独立大道 , 最终停在了航管局总部门前 。
文章图片
图4/7
“猎鹰1号”成功发射
高调的举动背后 , 是马斯克想要颠覆现有格局的疯狂野心 。 在这次堪称“行为艺术”的表演后 , 马斯克接连发动“攻击”:
2004年 , 马斯克把他的潜在客户NASA告上了GAO(政府问责办公室) , 起因是NASA没有开展竞标而把独家供应合同直接给了另一家商业太空公司奇石乐 。
2005年 , SpaceX起诉了洛克希德和波音合并后的公司ULA(联合发射联盟) , 指责该合并“完全摧毁了向政府出售火箭发射服务的竞争” 。
2014年 , SpaceX又抓住美俄政治关系不佳的时机 , 以ULA使用俄制发动机发难 , 意图打破 ULA 对五角大楼合同的垄断 。
马斯克的激进与另一家私人太空公司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形成了鲜明对比 。
龟兔赛跑
2000年9月 , 亚马逊CEO贝索斯成立了蓝色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即蓝色起源的前身 。 自此 , 贝索斯就对这家公司缄默不语 , 直到2005年才第一次向媒体公布了公司计划:造出能够经由小轨道飞行进入太空边界且载客量达到三名或更多的火箭 。
文章图片
图5/7
贝索斯与蓝色起源
从发展轨迹来看 , 蓝色起源似乎落后SpaceX一步 。
2006年11月 , 蓝色起源发射了“戈达德号”测试火箭 , 不过火箭只爬升了285英尺 , 远不及SpaceX超越了亚轨道太空飞行的首次发射 。 而且三个月前 , SpaceX与NASA已经签订了2.78亿美元的合同 。
【|新龟兔赛跑:马斯克与贝索斯的太空竞赛】对下一步要发射的“新谢泼德号” , 蓝色起源依旧保持审慎 。 一般 , 蓝色起源只有实现了预计成果才会通告媒体;而马斯克总是迫不及待地把任何进展公之于众 , 无论成功或失败 , 人们总能第一时间在直播中见证“猎鹰1号”、“猎鹰9号”、“龙飞船”的发射 。
不过 , 无论是信仰“慢就是顺 , 顺就是快”的贝索斯 , 还是“埋头苦干 , 辛苦耕耘”的马斯克 , 二人都满意自己的步调 , 作者也形象地将二人风格比作“龟”与“兔” 。
其实2004年 , 两人还一起吃过晚餐 。 “我们谈了谈火箭工程 , ”马斯克回忆道 , “在技术上 , 他明显就搞错了 , 我当时还想尽可能地给他最好的建议……我确实尽力给了他好建议 , 但大部分他都无视了 。 ”
文章图片
图6/7
马斯克向公众介绍“重型猎鹰”火箭
两人能够坐下来静心交谈的机会随着双方公司野心扩张、不断发展变得不再可能 。
上文提到 , 2014年 , SpaceX试图用ULA使用俄制发动机发难 , 打破其垄断五角大楼订单的现状 , 事情本应该很顺利 , 但蓝色起源站在了ULA一边——将公司制造的发动机BE-4出售给联盟 , 这使马斯克的攻击变得毫无意义 。
竞争在2015年变得更为激烈 。 “新谢泼德号”抢先实现飞进太空后又垂直着陆 , 这意味着火箭不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 , 降低成本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化有了更大可能 , 而这是SpaceX和蓝色起源从创立时就想完成的目标 。
仅一个月后 , SpaceX 的“猎鹰9号”就做到了同样的事——准确来说 , 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新谢泼德号”只是一枚高18米的亚轨道火箭 , “猎鹰9号”却是货真价实可以把卫星送进地球轨道的运载火箭 。
为此 , 马斯克和贝索斯二人在推特上为了竞争谁的发射意义更大而争吵 , 场面一度不太好看 。
但话说回来 , 没有什么比直接竞争更具有驱动力了 , 而又没有人比在硅谷打拼出身的马斯克和贝索斯更了解这一点 。 如果没有全球第二大网上书店巴诺公司 , 亚马逊不会成为今日的亚马逊 。 如果没有底特律 , 特斯拉也不会是今日的特斯拉 。 类似逻辑下 , 蓝色起源和SpaceX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
不只是兴趣
回到故事的最开始 , 马斯克和贝索斯都是科幻迷 , 并且贝索斯从孩童时期就对太空情有独钟:
他的外祖父曾就职于美国机密武器研发部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 让他自幼受到不少“科技与太空”话题的熏陶;
自5岁时在电视上目睹阿波罗11号登月 ,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励;
他甚至承认 , “也可以说创立亚马逊挣钱 , 就是为了能够让少年时候的太空梦想能够继续前进 。 ”
不过兴趣不足以支撑一个人投入巨大资金在随时可能出事故、甚至会出人命的事业上 , 比如 , 马斯克对去火星殖民的热情除了出于行星撞地球时的“自我防御” , 更体现在他想为美国以及人类留下些什么 。
“我不希望我们的最高水平就是阿波罗计划 , ”他说 , “我不想要一个那样的未来 , 那时我只能和自己的子孙说这就是我们做过的最好的东西 。 从小到大 , 我一直希望人类能在月球上建设基地 , 并且我们一定能去火星 。 但恰恰相反 , 我们在退步 , 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 ”
马斯克还表示 , “这将非常困难 , 可能会有很多人牺牲 , 而且一路上还会发生可怕的事情 。 但美国建国的历程也是这样的 。 ”
他是这么做的 , “猎鹰9号”的几次发射失败没有击溃他的信心 , 能够运送货物的“龙飞船”成功到达空间站后 , 它的升级版“重型猎鹰”计划运送宇航员 , 这个更大型的火箭能够推行马斯克最开始殖民火星的目标 。
2018年2月6日“重型猎鹰”携带一辆红色2008款特斯拉Roadster跑车首次试射——还是马斯克的张扬风格 。 虽然芯级火箭沉入了大西洋 , 结果没有那么完美 , 但人们感到移民火星的日子好像越来越近了 。
文章图片
图7/7
特斯拉跑车太空飞行的概念图
贝索斯也同样有自己的信仰支撑 。 “我们的全部想法就是为了保护地球 , 所有的重工业都会进入太空——在太空中开发能源 , 留地球一片清净 , ”贝索斯说 , “这个星球是极其有限的 , 没法满足未来空前发展、千变万化的世界对资源的需求 。 ”他想用他的巨大财富在太空打下基础 , 并将之作为遗产留给世人 。
虽然二人的目标导向并不一致 , 但归根结底 , 他们的出发点都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商业利益 , 而为了实现目标 , 竞争也仍未停止 。
就在10月17号 , SpaceX宣布几近准备好用星船火箭在火星上建造永久的人类定居点 , 他们还计划2022年开始利用星船前往月球 , 并在地球上进行点对点飞行;蓝色起源也在2018年列出“蓝色月球”计划 , 计划要在未来5年内开展登月任务 。 今年 , 蓝色起源已经向NASA交付了月球着陆器模型供测试 。
显然 , 接下来又是无休止的烧钱大战 。 但是 , 正是在种种不易下 , 这些“太空企业家”们的远见和奉献精神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于本|豆瓣 App 安卓新版本 7.20.0 测试
- bleu|字节跳动火山翻译上新 38 个稀有语种,翻译能力再升级
- 苏宁|可循环包装规模化应用 苏宁易购绿色物流再上新台阶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