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中国智能康复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 共同发力达成智能康复目标

【领域|中国智能康复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 共同发力达成智能康复目标】央广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 果君)11月27日—29日 , 2020第四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康复设备博览会在京举办 。 会议以“智慧引领 , 科技赋能 , 创享康复未来”为主题 , 聚焦康复医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康复实践的重大问题 , 搭建康复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 , 铺设对接康复前沿的宽广渠道 , 助推康复医学大繁荣和康复产业大发展 。
11月29日 , 围绕智能康复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路径 , 举办了中国智能康复高峰论坛 。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科技的进步与赋能 , 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大健康养老事业发展的需求逐渐凸显出来 , 大健康、医养结合、护理服务等方面正面临着智能化变革 。 人工智能与健康、康复的结合将为未来人类-机器人共融社会的重塑提供了无限可能 。 智能康复是人工智能与康复医学场景的结合 , 实现辅助诊断、辅助决策和辅助治疗的数字、互联、可视、智能 。 人工智能为传统康复注入了新的动能 , 为重塑康复医学提供了无线可能 。
会上, 针对智能康复的现状与前景 ,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洪海、南方医科大学的黄国志、北京天坛医院的刘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高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作兵、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叶祥明、电子科技大学的程洪等分别进行了演讲 。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徐光青教授介绍 , 目前 , 脑血管病目前仍呈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趋势 。 致残率高达75% , 认知障碍发生率61% , 失语发生率33% , 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45% 。 智能康复的介入必不可少 。 徐光青表示:“运动与认知存在紧密的联系 , 认知是控制指导运动 , 运动反过来反应认知 , 两者不能剥离开来 。 实现人机交互、人机交流 , 不是学科独立能够完成的 , 需要信息学、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人工智能多个学科组成完整的研究团队 , 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平台 , 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 , 共同发力 , 实现最终目标 。 ”
对于智能程度是否越高越好的疑问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白定群表示 , 康复是以功能为中心的一门学科 , 要利用科技进行赋能 , 要关注整体 , 关注人与环境的协调 。 康复的重要内涵是维持或增进功能 。 智能设备设计时往往考虑患者缺失的功能 , 试图替代 。 长期使用智能设备 , 会导致患者的部分功能退化 。 所以 , 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 , 就是智慧化 。
据悉 , 中国康复医学会从2017年起 , 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国际综合学术年会及国际康复设备博览会 , 已成为中国康复医学界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的知名学术品牌 。 此次大会的召开 , 对引领和带动康复医学学术发展 , 促进康复医学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 推动康复医学向智慧康复转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