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


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

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

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

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
在探求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时 , 我们经常会问诸如“它们在哪里?它们有多普遍?”等问题 。 但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反其道而行之 , 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 将目光投向了人们之前忽略的一个地方——早已死亡的恒星周围 。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死亡时 , 剩下的会是其裸露的核心 , 也就是白矮星 。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说 , 一颗绕着白矮星运行的行星 , 为确定生命是否能够在恒星死亡中幸存 , 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机会 。 卡尔·萨根研究所所长 , 天文学副教授丽莎·卡尔滕格格(Lisa Kaltenegger)和其他合著者同时在另一篇论文中宣布 , 他们首次发现了绕白矮星运行的行星 。

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
【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绕小恒星运行的行星在穿过其主恒星时会产生强烈的可观测信号
那是一颗巨大的气体星球 , 一般称为类木行星 。 既然绕白矮星运行的气态巨行星可以存在 , 那没有理由认为另一种已知的行星——类地行星 , 同样不能存在于白矮星周围 。 顾名思义 , 类地行星主要由岩石构成 , 而且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 ,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 母恒星死亡后生命是否可以存活?恒星变成白矮星后能否演化出生命?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未来也非常有哲学意义 。 毕竟 , 太阳不可能无限存活下去 。 数十亿年之后 , 太阳必然会抛去其外层的气体 , 转变为一颗白矮星 。
在发表的这项研究中 , 研究人员展示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将推出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如何在围绕白矮星运行的类地行星上找到生命特征的计划 。 在行星绕着小恒星运行 , 从其主恒星前方穿过时 , 会产生可以观测到的信号 。 计划于2021年10月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 在观察环绕白矮星运行的类地行星时 , 如果行星表面存在水和二氧化碳 , 数小时内就可以被探测到;而对于生物迹象的气体 , 例如臭氧和甲烷 , 如果存在的话 , 用这台强大的望远镜观察两天也能确认 。
如果我们能用太空望远镜找到死亡恒星周围生命的迹象 , 知道生命是以何种方式存活下去的 , 那么即使是宇宙中离奇困难的环境也将无法阻碍生命的再次繁荣 。
《知识就是力量(汉藏文)》简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 为提高藏族群众科学素质服务 , 特别是向广大藏族青少年播种科学种子 , 启迪科学智慧 , 点燃科学梦想 。

科学|藏文科普|生命能否在恒星的死亡中幸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