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
人们的生活愈加便利
但在数字化面前
老人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手足无措
不会手机支付
不会扫码通行
……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在他们眼中
也许是一道“电子围栏”
让人寸步难行
针对智能技术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
国家出手了!
日前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
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
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来看梳理
↓↓↓
应急保障
1.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 , 除机场、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码头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 , 一般不用查验“健康码”;
2.对需查验“健康码”的情形 , 通过技术手段将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 , 简化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
3.优化代办代查等服务;
4.推行“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 , 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文章图片
5.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 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验;
6.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 , 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7.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等设施;
8.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留守等重点群体 , 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上门巡诊、精神慰藉等服务;
9.提供突发事件风险提醒、紧急避难场所提示、“一键呼叫”应急救援、受灾人群转移安置、救灾物资分配发放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服务;
交通出行
10.保持巡游出租车扬召服务 , 对电召服务要提高电话接线率;
11.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 , 增设“一键叫车”功能 , 鼓励提供电召服务 , 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12.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医院、居民集中居住区、重要商业区等场所设置出租车候客点、临时停靠点 , 依托信息化技术提供便捷叫车服务;
文章图片
13.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 , 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14.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保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老年人凭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15.优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场站及轨道交通站点等窗口服务 , 方便老年人现场购票、打印票证等;
16.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窗口要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和帮助;
日常就医
17.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 , 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
18.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 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
19.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文章图片
20.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 , 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 , 逐步实现网上就医服务与医疗机构自助挂号、取号叫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取药等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联通;
21.推动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介质办理就医服务 , 鼓励在就医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
22.搭建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平台 , 由家庭签约医生、家人和有关市场主体等共同帮助老年人获得健康监测、咨询指导、药品配送等服务 , 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3.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 提供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等服务;
日常消费
2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
25.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 , 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 , 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 , 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
26.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 , 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27.推动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购物平台等优化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
28.打造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版、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 , 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文体活动
29.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 , 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 , 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
30.在老年人进入文体场馆和旅游景区、获取电子讲解、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使用智能健身器械等方面 , 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人工帮扶等服务;
31.针对广场舞、群众歌咏等方面的普遍文化需求 , 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 , 为老年人社交娱乐提供便利;
32.探索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 , 帮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线游览、观赛观展、体感健身等智能化服务;
政务服务
33.实现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便捷办理 , 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
34.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 , 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上办事;
35.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 , 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 并向基层延伸 , 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36.实体办事大厅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应合理布局 , 配备引导人员 , 设置现场接待窗口 , 优先接待老年人;
37.推广“一站式”服务 , 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
智能终端
38.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 , 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
39.积极开发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
40.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 开展应用试点示范 , 按照适老化要求推动智能终端持续优化升级;
41.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标准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 提升适老产品设计、研发、检测、认证能力;
42.推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社区服务、新闻媒体、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服务等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43.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 , 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 , 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
文章图片
44.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 , 推进行政村移动网络深度覆盖 , 加强偏远地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宽带网络覆盖;
45.开展精准降费 , 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资费优惠 , 合理降低使用手机、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 , 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电信服务;
46.组织行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专题培训 , 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
47.鼓励亲友、村(居)委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相应帮助;
48.引导厂商针对老年人常用的产品功能 , 设计制作专门的简易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
49.将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 , 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 , 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 , 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电子|国家出手了!让老年人不再因“电子围栏”寸步难行】50.推动各类教育机构针对老年人研发全媒体课程体系 , 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 ,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 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
推荐阅读
- IT|95306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上线 可24小时办理货运业务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电子商务|美容贷“抹黑”征信 谁来负责?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电子商务|国际品牌崛起 亚马逊在全球购物应用安装量中下滑至第四位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