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 马戎
来源:科技新知 (ID:kejixinzhi)
在工商备案之后 , 水滴公司入股安心保险的投资 , “卡”在了最终监管审批环节 。
11月26日 , 《北京商报》的一篇报道 , 再次将水滴公司送上风口浪尖 。
有知情人士透露 , 水滴公司的曲线入股策略最终没有通过监管审批 。
对此 , 水滴公司方面极力反驳:
“交易流程还没有走完 , 因此市场上的一些传闻并无依据 。 我们将会依法合规地推进相关事宜 , 并及时披露进展情况 。 ”
入股安心保险 , 手握险资 , 在手握互联网保险中介赛道的基础上将手伸向上游产品侧 , 是水滴公司改善估值的重要举措 。
不过入股本身遭遇监管阻力 , 对于水滴的IPO计划及40亿美元估值目标 , 显然造成巨大压力 。
本月 , 曾参与过中国人保回A、慧择网赴美上市的中金公司保险行业首席分析师田耽加入水滴公司 , 任公司战略总监和CEO特别助理 。
水滴的赴美上市箭在弦上 。 预备讲给美股投资者的故事也已选定 , 水滴公司将对标美国联合健康集团 。
如今 , 随着投资计划面临流产风险 , 水滴公司的“联合健康”梦正在遭遇阻力 。
01 解构水滴
文章图片
图2/5
在8月的D轮融资后 , 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表达了对AI、大数据领域的前景关注 。
给外界的印象是 , 水滴公司正在摆脱纯筹款工具的平台身份 , 转身向科技公司蜕变 。
事实情况是 , 水滴公司上线了“水滴健康”APP , 提供在线看病、预约体检、查体检报告等服务 , 同时也提供“免费领保险”入口 。 但相比之下 , 显然入股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动作来得更大 。
但是 , 水滴站在一个并不占优势的时间点上 。
在今年1月 , 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 , 股东资质、实控人资质被列入严格管理名单中 。
此前 , 水滴公司寻求一种“暗度陈仓”的方式收购北京通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间接成为安心保险的第三大股东 , 持股比例为11.284% 。
如今 , 监管的铁幕落下 , 水滴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入股流程 , 来防止投资计划破产 。
甚至事件本身震动了水滴公司的两大基本盘:水滴筹到底是公益设施还是商业工具?水滴互助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
事实上 , 银保监会曾发布一篇名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的文章 , 行文直指网络互助平台的系统性风险:
“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 , 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 , 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 , 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 ”
与传统保险相比 , 网络互助平台的门槛更低 , 入驻甚至无需费用 , 其分摊扣款具备一定隐蔽性 , 用户侧的失去感更低 。
而网络互助平台的宣传语 , 是“看病不求人”这类带有明显商业保险宣传意味的话术 。
水滴互助官方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1月27日 , 平台已救助会员15896人 , 划拨救助款17.52亿元 , 截至9月30日的剩余互助金为3.61亿元 。
文章图片
图3/5
也就是说 , 尽管水滴互助是按需分摊模式 , 但仍然会有数以亿计的资金停留在水滴公司的账面上 。 如果平台规模进一步扩张 , 其剩余互助金可能会更多 。
就像蛋壳、OFO等诸多互联网平台一样 , 积攒自用户的庞大资金池留在平台手中 , 且很容易用于平台的进一步扩张 。
更重要的是 , 随着平台规模增长和用户年龄增长 , 互助平台的用户增速将是递减的 , 而赔偿率将会持续走高 。
一旦遭遇融资失败、互助用户增长停滞或其它黑天鹅事件 , 则易出现用户流出 , 已投保用户无法获得保障等风险 。
从任何角度来看 , 互助平台模式本身均暴露出了其隐性风险:对申请互助用户审核不严 , 甚至诱导加入;扣款过于隐蔽 , 用户难以察觉;申请赔偿门槛较高等……
当平台处于红利期 , 各领域增长顺利时 , 业务固然呈现景气 。 一旦平台进入衰退 , 互助资金池本身面临着暴雷风险 。
这或是此次水滴公司入股保险企业遭叫停的原因之一 。
02 盈利谜题
文章图片
图4/5
风险的可控与否 , 取决于水滴的商业模式及增长前景 。
相比之下 , 水滴公司的盈利模式 , 更像是辛巴等土味主播的直播带货 。
在用户自然增长、社交关系主导的平台中 , 主播通过打低价牌、情感牌可以消解获客成本问题 。
水滴公司也同理 。
水滴的感情牌 , 则是通过水滴筹的引流能力 , 在捐款人亲眼目睹无钱治病的案例后 , 其购买保险的意愿大幅增加 。
水滴的低价牌 , 是在保险商城中 , 给予用户首月极低的保费优惠 , 后续再逐步增加 。 一旦用户投了一个月后退保 , 其赔付率也非常低 , 很难对保险产品本身造成亏损 。
事实上 , 水滴公司打了一个佣金差 。
尽管按水滴公司的首月优惠模式 , 保险产品的获客能力更强 , 但用户的流失率也更高 。
水滴公司自身并不承担用户流失的风险成本 , 由于手握优质的保险引流渠道 , 水滴公司与保险公司以年为单位签订佣金合同 。 这意味着 , 用户流失风险一定程度上被转嫁给保险公司 。
由于2019年以来的一系列舆论争议 , 水滴筹对水滴保险商城的引流动作处于低谷状态 。 登录资本市场后 , 水滴公司有能力“拧开水管” , 全力开动水滴筹的引流能力 , 使其产出更高的转化率 。 同步为水滴公司带来更高估值 。
这也是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的底气之一 。
问题在于 , 无论是水滴筹还是水滴互助 , 均面临着增长天花板问题 。 在此之前 , 水滴公司必须找到新的增量 。
文章图片
图5/5
水滴公司的答案是保险科技 。
例如 , 好药付产品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求覆盖药房 , 通过会员付费制向患者提供自费药品折扣、免费赠药、优先体验新药、专家指导等服务 。
另一增量方向 , 则是大数据赋能下的保险增量市场 。
在近期的一次演讲中 , 水滴公司CTO邱慧提到水滴公司的三大数据库——涵盖用户健康数据、保险数据和医疗数据 。
与商业领域的C2M类似 , 在数据库的作用下 , 水滴公司有能力针对用户特定需求定制保险 , 这或是水滴公司寻求控股险企的原因所在——在更确定的用户需求面前 , 掌握上游产品将为水滴公司带来更多营收及利润 。
【|水滴困境:上市还是暴雷?】显然 , 尽管水滴公司确定了未来增长方向 , 但自身金融风险较高的互助业务已经成为进入上游市场的路障 。 能否在IPO之前啃下互联网保险牌照 , 将决定水滴公司杀入美股市场的姿态 。 一个以佣金、手续费收益支撑的保险中介平台 , 与一个手握用户保费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 水滴公司更期待跻身后者 。
推荐阅读
- IT|奥德赛堂兄弟 东风本田艾力绅上市:27.98万元起售
- AI|商汤科技上市首日收涨超7% 市值约1375亿港元
- Samsung|Galaxy Z Flod 3/Z Flip 3上市首月销量已超去年
- 海康威视|智能家居战场又添一员,海康威视分拆萤石网络上市,半年营收20亿 | IPO见闻
- Lenovo|因联想科创板上市问题 证监会问责中金公司并处罚旗下5名员工
- IT|宝马i4获EPA续航评定 最长续航484km/2022第一季度在美上市
- 手机|即使再多的新机上市,这三款手机也值得购买,因为价格已经探底!
- edge|小米12发布,谁是全球第一台上市的骁龙8 Gen1旗舰手机?来看看moto edge X30
- IT|迈凯伦Artura因芯片短缺问题推迟上市时间
- 手机|Tecno POVA Neo智能机即将在印度上市 6.8英寸屏幕+6000mAh大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