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势力造车站在泡沫之巅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阿江
来源:锌财经(ID:xincaijing)
8月份以来 , 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 到今日为止 , “美股”三兄弟、特斯拉以及国内新能源概念股仍在上涨 , 兴奋的情绪还在散播 。
但狂奔的估值也让人悚然 , 这是新一轮泡沫吗?
醒目的对比在于 , 从11月3日开始 , 蔚来市值达到449亿美元 , 赶超宝马(448亿美元)后 , 持续攀升到747亿美元 , 超过了上汽、福特、法拉利;小鹏的市值也超过了500亿美元 , 理想高达364亿美元 。
而特斯拉 , 速度更为疯狂 , 到11月23日 , 市值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 。
但回到市场份额上 ,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 , 当前新能源汽车仅占中国乘用车市场5%左右的市场份额 。 国内10月的汽车销量中 , 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合计为一万多辆 , 而吉利10月份销量达到了14万辆 。
在股市的追捧下 , 另一种“魔幻现实”交错上演:特斯拉北京车主事故、蔚来召回汽车等报道屡见不鲜 。 正如许多人的吐槽所指 , 新势力造车如火如荼 , 但是在路上却难得见到几辆 。
被股市、投资者簇拥围起的新能源玩家 , 他们的产品却难以让消费者买单 。 那么 , 虚高和前置的估值 , 最终便宜了谁?
涨、涨、涨
2020年第三季度 , 美股三兄弟财报迎来“大捷” , 报告中提到的汽车销量、毛利和营收都到达一个顶峰 。 “扬眉吐气”的成绩单一出 , 股价迎来一阵飙升 。
Q3数据显示 , 蔚来ES6、小鹏P7、理想ONE三季度销量分别环比增长7%、1811%、31% , 三季度对应交付量为8660、8578、8660辆 。
营收方面的表现同样喜人 , 第三季度小鹏实现营收19.9亿元 , 同比增长342.5%;理想营收25.11亿元 , 蔚来营收45.26亿元 , 同比增长146.4% 。
另一方面 , 美股的狂欢 , 也与新能源政策利好相关 。
随着拜登的上任 , 其曾计划美国新建50万个充电桩、以及燃油车代替充电车现金补贴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刺激方案有望 , 极大鼓励了美国股市对新能源车企们的追捧 。
同时 , 11月17日 ,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发文表示 , 英国将在2030年禁止销售汽油、柴油驱动的小汽车以及货车 。
国内也有政策上的利好 , 11月 , 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 , 到2025年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
文章图片
图2/5
疫情簇拥了对于科技股的追捧情绪 , 国家政策接连出台都被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当做燃料 , 为上涨的股价再添几把火 。
新势力股价狂奔的同时 , 互怼互相嘲讽的戏码还在上演 。
11月24日 , 马斯克针对“小鹏的激光雷达技术”开启嘲讽 , 意为“小鹏复制了特斯拉的代码”;随后 , 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上对“西边的某人”直接回怼:“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到北” 。
两家“battle”的起点在于去年的工程师“泄露商业机密”事件 , 特斯拉曾经起诉小鹏员工在跳槽后 , 盗取了公司源代码 。
特斯拉在中国一轮轮降价 , 小鹏P7也对标Model 3 , 角逐中高档汽车赛道 , 双方的正面竞争越来越近 。
同行们吵得不亦乐乎 , 但是也有人评论 , “互喷没毛病 , 造车新势力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融资能力 。 ”天下的资本长着同一张脸 , 什么越热 , 越会去追逐什么 。
难以匹敌
有人吹风点火 , 也有人悄悄离场 。
就在11月13日 , 香橼资本发表一篇做空文章 , 认为蔚来目前的估值并不合理 。 受到做空报告影响 , 当天蔚来、小鹏和理想的股价纷纷回落 。
香橼的主要观点是 , 未来特斯拉 Model Y价格很可能进一步下降 , 这将直接遏制蔚来的订单 , 而目特斯拉目前在华销量是蔚来的两倍 。
“现在买蔚来股票的人买的不是一家公司或其未来预期 , 而是买了屏幕上滚动的三个字母(NIO) 。 ” 香橼下结论 , 未来蔚来的股价表现堪忧 , 现在是是时候获利离场 。
文章图片
图3/5
来源:电影《大空头》
比起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差距 , 新能源与传统车企的差距更大 , 且更加“魔幻现实” 。
新势力对传统车企的估值超越在11月迎来顶峰 。
11月3日 , 蔚来收盘报35.5美元/股 , 市值达到449亿美元 , 超过了宝马448亿美元的市值 。 11月24日 , 小鹏汽车大涨33% , 市值达到529亿美元 , 一度超过了百度(455亿美元)、上汽(477亿美元) , 而此时的蔚来已经飙到了749亿美元 。
但比起目前交付量、市场份额和净利润 , 新势力却不够传统车企的零头 。
根据中汽协数据 , 10月国内汽车销量完成257.3万辆 , 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16万辆 , 占比仅为6% 。
国内车企 , 吉利10月份销量达到了14万辆 , 前三季度总销量达到了87万辆;而对比10月份蔚来、小鹏、理想销量 , 最高为蔚来 , 达到了4876辆 。
文章图片
图4/5
来源:车聚网
即便是在受到追捧的第三季度财报里 , 蔚来、理想和小鹏也都并没有脱离亏损 。 财报显示 , Q3蔚来、小鹏、理想分别净亏损为10.47亿元、11.48亿元、 1.07亿元 。
在企业的总收入、盈利上 , 新能源汽车更加难以匹敌 。 被小鹏、蔚来均超过的宝马 , Q3营收达到312亿美元 , 净利润达到21亿美元 。
新能源车企估值虚高与整体的资本环境息息相关 。
投资了小鹏、理想的经纬中国合伙人张颖在前几天也发文提起对电动车股价暴涨的见解 。 他认为 , 今年市场对公司判断在“非常夸张的前置” 。 也就是说 , 市场会提早行动 , 在公司发展到第三年的时候 , 就已经达到第六年的估值水平 。
股市买账 , 但消费者未必买账
与今年蔚来高涨的股价和赞歌相比 , 就在去年年底 , 蔚来的股价还曾濒临1美元/股的退市关口 。
2019年6月27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蔚来召回“部分”ES8的通知 。 通知表示 , “自2019年6月27日起 , 召回搭载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汽车 , 共计4803辆 。
【|当新势力造车站在泡沫之巅】同日 , 石家庄一辆蔚来ES8冒烟的视频在微博流传开 。
2019年里蔚来遭受的冲击不止于此 。 高管出走、交付量受影响、持续亏损 。 到年底 , 第三大股东高瓴“狠心”清仓蔚来股票 , 账面余额不足 , 一度压垮蔚来 。
文章图片
图5/5
蔚来上市时
但即便在股价暴涨的今年 , 新能源汽车“设计缺陷”、“故障”而召回的事件也不少 。 11月6日 , 理想汽车因为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销的安全隐患而宣布召回10469辆理想ONE电动汽车 。 10月27日 , 威马EX5电动车发生自燃爆炸 , 顺势召回1282辆威马汽车以更换动力电池包 。
电动汽车类似“硬伤“频发 , 却因为科技光环、新赛道而能被投资者们视而不见 。
在新能源汽车讲出的下一个增长“故事”里 , 智能驾驶往往被重点提起 。
譬如被小鹏曾当做特大卖点的“辅助驾驶” , P7推出时 , 号称搭载了量产车最强的自动驾驶硬件架构 , 以及L3自动驾驶体验 。
在机动车自动驾驶的分级中 , L3被视为是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分界线 。 国内除了小鹏 , 不少车企也都会挂靠L3系统 , 以自动驾驶作为卖点 。
且不说目前国内车企的所谓L3仅仅只是“徒有虚名” , 大多数功能都需要在有限条件下实现 , 更重要的是 , 目前国内远没有任何明确的法规表明装载L3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上路 。 此前 , 已经有奥迪为L3研发投入10亿欧元的教训在前 。
所谓前沿黑科技 , 最终往往只是图一个概念红利 。 即便企业为此花出了巨额科研成本 , 但在目前的交通状况环境下 , 对消费者带来的功能和体验的增值感却不见提升 。
国信证券指出 , 造车新势力的Q3季报显示了爆款车型潜力 , 以及即将突破盈利拐点 , 2021年将有可能成为爆款电动车元年 。
正是基于这种市场期待 , 更多人会有目前正是“风口”飞起前的最后一趟车 , 跟上的人此起彼伏 。 但最终赢家是谁?只可能是那少数人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T|8张图看懂纯电市场变化:特斯拉顶4个新造车 比亚迪紧追不舍
- IT|华为蔚来挤在25万造车赛道 谈媲美豪车言之过早?
- IT|贾跃亭造车进入最终阶段 FF 91量产版焊装生产线设备已在路上
- 最新消息|传与华为合作造车 江淮汽车回应:目前没有 未来不排除
- 全球|原来拉雷军“下水”造车的是何小鹏
- 眉头|华为才下眉头,造车却上心头
- 人物|何小鹏:雷军造车是我“怂恿”的 汽车比手机更酷
- IT|李斌再谈造车门槛:没有400亿干不了
- Huawei|华为"造车"尴尬:小厂带不动 大厂不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