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1500所学校 , 广东21个地市的师生都在使用” , 这是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交出的答卷 。 五年前 , 科大讯飞华南公司建立 , 刚好见证并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教育五年来的飞速发展 , 并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
文章图片
在顺德一中举办的“2019 年互联·深度——新技术、新教学、新高考全国探讨会”上的一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物理示范课 。
科大讯飞在大湾区布局的智慧教育历时5年 , 现在看来 , 这一场遍及湾区城市的智慧城市实践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起覆盖“教学考评管”全场景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 , 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师生减负增效 。
11月26日 , 世界5G大会将在广州举行 , 会议将紧密围绕切实5G商用落地进程 , 探讨5G新起点、新变革、新机遇 , 推动 5G融入百业 , 服务大众 。
一个学校的教育实验:
“用户思维”助力因材施教
“黄广从成立之日起 , 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以智慧教育作为引领” , 黄广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游烈峰说 。
五年时间里 , 黄冈中学广州学校(以下简称“黄广”)将智学网、个性化学习手册等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和学校的师生教育场景进行深度融合 , 五年内重本率从21%提升到82.6% , 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应用落地创造出一个绝佳样板 。
从阅卷系统 , 到自适应作业、个性化学习手册 , 再到空中课堂 , 黄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产品和服务 。 与此同时 , 校方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出优化意见 , 教师犹如产品经理 , 融入不同场景的教育需求 , 和科大讯飞一起“打磨”产品 。
引入科大讯飞后 , 老师们的时间得以从重复大量的批改作业、试卷 , 错题统计中释放出来 , 投入到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方案中去 。
另一方面 , 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也从未停止过教学效率提升的探索 。 阳江一中副校长梁峻荣表示 , 五年前就逐渐意识到 , 学校无法掌握学生详细的学习过程数据 , 仅仅凭借老师的经验的方式长期看走不通 , 一定要找到一个有效的工具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 否则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差距就会更大 。
2015年 , 通过与珠三角地区其他学校的交流 , 阳江一中接触到科大讯飞的智学网和个性化学习手册 , 并率先开始在高二年级试用 。 五年来 , 阳江一中上高投线的人数从2015年的434人 , 到2020年的878人 , 上本科线人数从2015年的1350人到2020年的1967人 , 本科率从2015年的64.3% , 到2020年的92% 。 梁峻荣说 , 这里面既有教师队伍本身教学质量的提升 , 也和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带来的教学效率提升分不开 。
多个学校的联合探索: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体系重构
回看这五年 , 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学校都是这五年间陆续进入了智慧教育实践阶段 , 他们大多从阅卷系统切入 , 再到错题分析、自适应作业、个性化手册等 , 个别学校则已经实现了从教学到教学管理的全面覆盖 。
与此同时 , 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也在进行中 。
课堂里 , 学生们依次拿着铅笔、剪刀等器物 , 对着摄像头 , 让人工智能系统进?“学习” , 系统正与数据库中的模型进行对比……这是华师附中同学们的人工智能课程日常 。
2018年4月24日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 , 这是科大讯飞在国内建设的首个中学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 。
“我们附中有一个观点 , 附中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 。 未来教育是存在的 , 但如果学校不跟上社会发展 , 那么 , 学校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李强表达了新技术下学校发展应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观点——唯变不变 。
2019年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更是与科大讯飞联合多所中学共同发起成立的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实践共同体 , 希望与更多学校一起探索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 希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 , 助力学校和老师实现因材施教 。
文章图片
学生们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上课 。
据介绍 , 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产品已在广州、深圳、佛山等10个城市约1500所学校全面铺开应用 , 服务近40万名师生 。
随着更多学校加入“教育实践共同体”以及更多智慧教育相关的交流、研讨组织成立 , 智慧教育的教学成果在各学校间也能够实现常态化交流与同步 , 提升各学校智慧教育普及的步伐 。
区域联动由点及面:
教学管理与教学方式双轮驱动
在各个学校推进智慧教育探索的同时 , 教育管理者们也在思考 , 如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技术掌握区域、地市甚至更广范围内学校学生的情况 , 辅助教育决策、做好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 。
南沙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 2019年12月南沙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 , 并于2020年11月通过终验会议评审 。
南沙区与科大讯飞合作 , 将智学智课、市级联考、省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方不同维度的数据汇聚起来 , 着重建立了面向教育管理者的辅助教育决策和教学质量过程的评价体系 , 同时通过自动化采集学生学业数据、学生行为数据形成了伴随学生基础教育全阶段的学生成长档案 , 为真正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打下基础 。
文章图片
南沙第一中学学生正在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上愉快地学习 。
杨杰浩是南沙一中最早使用智慧教育系统的学生之一 。 在他的学习日程里 , 每天大概有两个小时花在使用平板上 , 除了提交作业、复习老师分享课件 , “遇到不懂的问题 , 顺手拍个照发给老师就可以提问” 。
可以说 , 南沙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是科大讯飞因材施教解决方案的重点探索 。 而这类案例在过去几年中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接连出现 。 这种教育数据互通与教育效率提升也正在发生在一个镇甚至整个城市里 。
2017年 , 东莞市常平镇启动“智慧课堂开发建设与应用服务项目” , 在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 , 3年内 , 东莞常平镇2所中学和11所小学共203个班开展了智慧课堂软硬件建设 。
珠海市也是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区域 。 2019年,广东省“3+1+2”新高考正式落地 , 珠海市创新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及生涯教育 , 与科大讯飞合作 , 在统筹建设高中发展指导平台 , 推进生涯教育实践落户校园、创建生涯教育强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
目前 , 珠海市新高考平台已经在珠海市所有高中学校实现100%全覆盖 , 讯飞的轻智慧课堂在珠海覆盖80%的中小学校 , 讯飞智学网在珠海的初高中学校覆盖率为60% 。
提供疫情应对方案:
全国6500所学校1500万师生享受智慧教育
回顾过去五年 , 基础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变化如“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预示着智慧教育发展的春天来临 。
2020年 ,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所有人带来了最深刻的记忆 , 同时也推动社会全面踏入数字化生存时代 , 教育更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 走在了数字化生存前列 。 疫情发生后 , 多地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 , 将课堂直接搬到了线上 , 科大讯飞迅速做出为学校提供空中智慧教室+智学网的决策 , 为全国6500所学校1500万师生提供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 覆盖了课堂上课及课后练习的学习全场景 。
这一次的2020世界5G大会无疑会为5G应用场景的落地、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可以预见的是 , 在A.I.和5G技术全面结合后 ,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教育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
【科大讯飞|覆盖1500所学校 一场遍及湾区城市的智慧教育实践】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代国辉
推荐阅读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项目|开源鸿蒙OpenHarmony 3.0实现全设备能力初步覆盖
- Linux|Fedora 36默认字体将改为Noto,以覆盖更多语言
- 节点|搬进新家新办公室,如何组建覆盖全屋的WiFi网络?
- 基站|上海:至2025年5G基站规模超过7万个,全市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
- 社保|市人社局:推动社保向人群覆盖、人人享有跃升
- 频段|覆盖仅150米,美国主推的5G亏的运营商大了:成本都收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