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收官之年 , 是启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 , 站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风口浪尖 , 直面内外环境中错综复杂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联通将如何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破茧化蝶、脱颖而出?
文章图片
洞悉行业 , 5G+工业互联网催生新生产力和生产要素
5G﹢工业互联网有力引领技术变革、催生融合创新应用 , 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 对于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在2020中国5G+工业互联大会上表示 , 5G+工业互联网这个“+” , 体现了5G既要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有效结合 , 也要对行业有效赋能 。 从过去的人人连接 , 到5G时代的万物智连 , “我们把感知、传输、存储、计算、智能、安全和性能叫做‘数字生产力’ , 5G时代的数字生产力一定会跟实体经济有效融合 , 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 , 同时促进供需的对接本身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而万物互联产生数据形成关键生产要素 ,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 ”
据多方业内人士透露 , 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品及服务订单量大幅提升 。 通信升级换代为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 5G+工业互联网走入千行百业会成为常态化趋势 。
潜心沉淀 , 构建完整的核心能力体系
近年来 , 中国联通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不懈探索 , 沉淀了包括终端设备、工业专网、工业互联网AIOT平台、开放应用、工业安全的完整产品体系 , 借助该产品体系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模块化的、体系化的工业互联网服务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中国联通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能力体系可概括为“两张网 , 一平台 , 一朵云” 。
其中 , “两张网”指内网和外网 。 中国联通着力推进以5G为核心的企业内网改造 , 接入行业化的高质量外网 , 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能力 。 外网方面 , 现已经完成工业外网CUII的SDN化改造 , 解决了工业企业客户弹性组网和安全入云的双重需求 。 2020年中国联通斩获11项工信部外网优秀案例 , 成绩喜人 。 内网领域 , 现已发布三款5G行业专网产品 , 包括5G虚拟专网、5G混合专网和5G独立专网 ,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
中国联通打造了5G专网“1+1+1”运营体系 , 可为行业用户提供无线资源专属定制、网络时延超低保障、园区数据本地卸载、接口能力灵活开放等十项定制化服务 。 目前 , 已经构建了包括“多园区云网融合”“MEC边网一体”“5G基站无线资源灵活定制”“管家式企业托管”和“企业IT平滑对接”在内的五大协同能力 。
文章图片
“一平台”指产业集群平台、边缘云平台、装备联网平台整合归一 , 构建以“物”为核心的5G+AIoT能力 , 打造工业互联网AIoT平台 , 以推动物联网向“物网协同”和“人物融合”的2.0发展阶段 。 该平台提供从接入层到SaaS级的一站式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解决方案 , 保障数据安全 , 建立更可靠的AIoT安全框架 , 打造以自研工业应用为标杆的开放应用生态 。
“一朵云”是指把自研SaaS能力、第三方能力整合到这朵云上 , 建立统一的标准 , 以标准促生态 。
此外 , 中国联通组建了一个全国的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 。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工业互联网BU产品总监荆雷表示 , 此支撑体系把之前分散在各子分公司和各研究团队的力量整合了起来 , 在集团政企客户群下成立新的工业互联网BU , 且在组织架构上形成“总部BU-省BU-市BU”三级贯通架构 , “全国统一调配资源 , 实现一体化 , 下好一盘棋 。 ”
主动出击 , “八大行动”直面挑战
发展5G﹢工业互联网不是为了技术验证 , 而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 目前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进程不同 , 重点关切的内容也不相同 , 需要利用技术手段 , 满足客户在供应链、生产等方面的具体诉求 。
在企业核心关切方面 , 中国联通依托已有的产品体系 , 在今年8月制定并发布了“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八大行动”计划 , 从网络赋能、AI赋能、全连接工厂赋能、产业集群升级、安全护航、应用场景联合创新、生态共赢、资本助力八个维度开展行动、勘探蓝海 , 全方位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 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 。
实际上 , 中国联通的探索早已有了“纲领”:建能力、找场景、构生态 。 一是建能力 , 将5G的内网和外网开放 , 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 。 今年8月 , 联通正式发布了针对工业企业的5G虚拟专网、混合专网 , 对互联网外网进行了升级 , 能够满足广大工业企业的需求 。 二是找场景 , 一年多来 , 中国联通在超过10个大的行业门类、超过100个项目上进行了探索 。 以航空制造为例 , 中国联通帮助客户利用5G﹢8K和视觉检测 , 将复合材料检测效率提升了80% 。 三是构生态 , 以联盟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为平台 , 聚集产学研用各方资源联合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
中国联通始终坚持从行业出发、以企业核心诉求为落脚点 , 解决企业核心关切问题 , 在质量、成本、安全、环保、效率和体验六个方面 , 为客户进一步创造价值 。
“我们在全国选取了工业基础较好的一部分城市 , 例如最早在浙江宁波、后续在北京以及陕西铜川 , 来试行试点对接当地企业集群 , 挖掘最佳模式范本 , 后续进行模式复制 , 实现‘打包发送’商业价值” , 荆雷表示 , 到今年已有不少企业自发地接纳并开始主动追逐5G+工业互联带来的价值 , “现如今我们对接客户需求的模式已相对成熟 , 客户乐于将需求‘打包’发来 , 我们也擅长把自己的能力‘打包’送去 , 可复制、集群化 , 给予了客户对5G+工业互联网业务持续投入的信心 。 ”
共融共创 , 汇聚5G+工业互联网众创能量
5G﹢工业互联网是新的技术领域 , 生态尚不健全 , 亟待完善 。 探索新蓝海不仅需要企业乘风破浪 , 更需要产业同舟共济 。 中国联通坚持多方协同 , 成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 今年8月与中国信通院、浙江中控、浙江蓝卓签署协议 , 共同建立“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 。 四方在多领域深度合作 , 创新合作模式 , 构筑一个规范的、可持续的、和谐共赢的产业环境 。
【能力|中国联通:发力5G+工业互联网,共融共创共拓新蓝海】“我们提出了生态共赢的策略以赋能产业链的同伴” ,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CTO兼首席AI科学家廉士国给出了“赋能”的“正确姿势” , “比如设备产线的制造商 ,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AI能力赋能给制造商 , 通过制造商再和工业互联网企业、最终的客户做赋能 , 最后我们也有创新基金 , 通过赋能行业AI和行业应用的开发者 , 共同为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客户挖掘新价值、新机会 。 ”
梁宝俊在本届中国5G+工业互联大会上强调 , 中国联通愿与各界一道广泛合作、联合创新、共同进步 , 致力于成为5G基础设施提供者、5G+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者 。 “中国联通以8+1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牵引 , 以5G应用创新联盟为依托 , 打造预集成的总体解决方案体系 , 将与产业链各方建立紧密协作生态、携手打造5G+工业互联网生态共赢 , 助推共融共创 。 ”中国联通已经建立了以航空制造、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矿山开采、钢铁冶炼、石化和电力+产业集群行业为横坐标、以工业安全等6个领域为纵坐标的生态伙伴合作矩阵 , 找准定位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共融共创产业生态的繁荣 , 共同推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 ”
“非常看好5G+工业互联网的前景 , 技术生长、政策支持、资金引导、舆论宣传等都为新的时代创造了无限可能” , 荆雷表示 , 中国联通倾向于在该领域持续加强投入 , “我们希望本着共融共创的理念 , 携手各方共筑良好生态 , 汇聚联通力量连通行业未来 。 ”
编辑:闫瑾 梁晨
监制:彭超
推荐阅读
- bleu|字节跳动火山翻译上新 38 个稀有语种,翻译能力再升级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