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深汕合作区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啦!

据区属国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深汕智研院公司”)介绍 , 近期 , 深汕合作区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简称“可视化系统”)已上线试运行 。
目前 , 该可视化系统已汇集了全区15个部门近130万条数据 , 初步形成地上地下、空天地海、二三维一体化的城市数据资源池 , 可为空间规划、住房建设、土地收储、生态环境、防灾救灾、城市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为实施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提供信息化平台保障 。 这标志着深圳第“10+1”区“智慧深汕”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将进入“空间融合、数据共享、开放应用”的新阶段 。
信息汇聚共享 , 打破“数据孤岛”
据了解 , 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项目建设的初衷是避免重复建设、形成数据共享新局面 。 该可视化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汇聚平台接口 , 通过平台基本实现区级数据的共享交换 , 打通政务数据壁垒 。
【空间|深汕合作区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啦!】
空间|深汕合作区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啦!
文章图片

数据情况总览
“目前可视化系统汇聚的数据涉及10大专题 , 涵盖基础地理、住建水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国土规划等多个领域 , 并在不断进行数据汇聚更新 。 在这个平台上 , 用户可以使用深汕合作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 获取空气质量、噪声监测、水情监测、消防烟感、地灾监测等前端实时感知数据 , 使用各类空间分析功能 。 ”深汕智研院公司数据工程师李宛仪告诉采访人员 。
据悉 , 区各部门、市驻区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 , 自主申请所需信息和数据应用成果权限 。 这些数据的规模和质量还将随着数据平台的推进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 , 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 , 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数据协同发展 。
三维立体时空 , “深汕一张图”
可视化系统中的城市三维模型是“深汕一张图”的展示底板 , 它将地理空间现象以立体造型的方式展现给用户 , 清晰表达区内自然资源空间及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空间位置关系 , 提供更直观的三维立体空间感受 , 满足复杂空间分析、关系管理和快速信息判读的需要 。 举例来说 , 通过这张图 , 用户可以很快知道一个预装的摄像头能够拍摄到周围多大区域的影像 , 也能快速判断区内规划中的施工道路是否与地下管廊相冲突 。

空间|深汕合作区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啦!
文章图片

“深汕一张图”坡度分析功能展示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张图 , 实现各类专题信息在基础地理数据上的集成 , 全面展现空间规划、城市管理、设施服务、应急防护等各类信息 , 服务于城市精细化管理 , 实现足不出户掌握全区最新情况 。 ”深汕智研院公司系统架构师告诉采访人员 。
深挖业务需求 , 转化“数据资产”
目前 , 可视化系统已集成并上线了5个示范性应用 , 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基础数据汇总分析研判应用、地下管线平台、水务一张图、重点项目可视化平台和消防救援信息平台等 。

空间|深汕合作区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啦!
文章图片

地下管线平台
“过去 , 因为对地下管线信息掌握不全 , 道路施工挖断各种地下管线的事件难以避免 , 极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 地下管线平台建立之后 , 可有效规避这一风险 。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 , 可视化系统可以三维展示鹅埠片区全类别地下管线 , 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 , 方便管理 。 此外 , 地下管线应用中还包含淹没分析、剖面分析、开挖分析等多项实用功能 , 可用于管线迁改、管线接驳、地下空间管理等新城建设各领域 。
据悉 , 除深汕合作区鹅埠先行区外 , 全区有望在今年年底启动其余片区的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工作 , 明年将全面实现全区地下管线一张网 。
来源:深汕视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