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


|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关不羽
来源: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
市场中的技术进步从来都是催生新需求、新岗位的动力 , 而不是就业机会的黑洞 。 否则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步 , 岂不是让99%的人都失业了?
只要能吃上三顿饱饭 , 文人的间歇性退化、周期性返祖的反市场经济综合症就开始发作了 。
主要症状是既没有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 又缺乏对市场经济运作的考察 , 还缺少对经济活运行的动态想象力 , 就靠着虚头八脑的“同情底层”大旗虚晃一下 , 就靠着讲讲故事煽煽情的廉价劳动收割智商税了 。
近日爆款的网文《“不讲武德”的互联网巨头正在用资本夺走无数卖菜小商贩的生计 , 这是不道德的 , 必须反垄断》(简称“《不》文”) , 就是这轮病发的高潮 。

|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
文章图片
图2/6

该文章的主题很陈旧 , 一个古老的罪名:传统产业升级导致大面积失业 , 从而造成弱势群体生计问题 。 这个感天动地、悲天悯人的故事脚本早在三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早期就被广为传播 , 被无数次技术进步打脸后还能欺骗力满满 , 只能证明人类社会发展最滞后的就是大众的心智 。
当互联网让洗衣机都开始智能化时 , 很多人的心智还停留在计算尺的时代 。
01
小消费者是所有市场伦理的核心
首先 , 市场的目的是什么?服务消费者 。 这类贩卖伪情怀的反市场文字中 , 一定会把所有市场行为的终极服务对象“消费者”的存在屏蔽掉 。
消费者买菜时货比三家 , 付钱时锱铢必较 , 就是为了省个仨瓜俩枣 。 那么业态升级为什么能成功?不就是因为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务 , 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吗?

|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
文章图片
图3/6
▲人们在菜场买菜(图/图虫创意)
情怀满满的作者如果要指责 , 岂不是应该从源头上指责“贪婪的消费者”吗?但是 , 这是作者不敢的 , 因为他们也怕得罪主顾 。 于是 , 满腔正义的火焰喷向了提供服务的企业 。
当情绪上头的读者忘了自身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和诉求时 , 他们就会陷入文字的陷阱 , 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消失了 , “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角色设定就顺理成章地代入了 。
因此 , 在阅读任何涉及市场经营的文章时 , 读者切勿忘记自己最基本的消费者角色 。 要牢记整个市场伦理的核心就是消费者受益 。 能够让消费者受益的行为就是符合市场伦理的 , 反之则不是 。
当然 , 即便是在市场中 , 人和人的关系也会涉及其他感情和伦理因素 。 怜贫惜老的 , 大可按照自己的道德观少还点价、多买点菜 , 这并不难 , 也很善良 。
建议每一位对“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文章产生情感共鸣的读者都这样做 , 自己的钱自己花 , 天经地义 。 但别人希望市场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廉价的供给是别人的正当权利 , 阻止别人行使正当权利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是不道德的 。 所以说 , 《不》文的作者是不道德的 。
02
技术升级总是增加就业机会
市场是高度复杂的机制是动态的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 不要说文艺青年贫弱的想象力无法看透整个市场运作的动态 , 就是经济学专家也不能扮演市场中的全知者 。
当人们对技术升级替代、业态进化造成的局部失业忧心忡忡时 , 却没有发现新生的就业岗位悄然兴起 , 直到整个就业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时 , 人们才会发现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 。
最典型的莫过于前些年的互联网新零售和实体百货业之争 。 电商平台导致实体百货业的衰弱 , 曾经让多少“善良之士”痛心疾首 。 然而 , 回过头一盘账 。 原来花了大价钱在商场租店面的商家上线了 , 并没有大面积失业的出现 。

|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
文章图片
图4/6
▲商场(图/图虫创意)
而且 , 快递业的异军突起还增加了120万快递员岗位 , 而他们的工资水平比起在流水线岗位更高 。 这还不够有说服力吗?在反市场、反技术进步中的道德优越感恰恰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
事实是 , 技术进步只要能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 就会带来社会整体效益的上升 。 要么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 , 要么节约了消费者的资源——以金钱衡量 。 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不会被白白浪费 , 总是会转化为新的消费需求 , 相应地增加劳动力投入 。
电商平台崛起仅仅增加了快递行业的用工吗?其实衍生的就业效应不止于此 。 逛商场的时间被节约下来 , 看个视频不好吗?视频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 多些小鲜肉、小仙女发挥才艺 , 多些罗翔老师们的视频课 , 难道不是就业岗位的增加吗?
市场中的技术进步从来都是催生新需求、新岗位的动力 , 而不是就业机会的黑洞 。 否则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步 , 岂不是让99%的人都失业了?事实恰恰相反 , 是今天99%的行业都是十九世纪社会难以想象到的 。

|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
文章图片
图5/6
▲快递、外卖等行业 , 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图/图虫创意)
市场的运作是动态的 , 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新需求、新行业在何时何地发生 , 但这些必然会发生 。 《不》文作者是欠缺对市场动态的感知能力 , 更缺乏想象力 。
03
新业态给更多普通人带来财富机会
绝大部分人都会在技术升级的新业态中受益 , 而善于把握机会的少数人会更受益 。 尤其是互联网的草根属性 , 这种机会的门槛比传统社会要低得多 。
人们喜欢《不》文中那种祥林嫂式时代悲情叙事 , 以满足自身的优越感 , 却忽视了互联网带来的产业更新给很多草根民众带来的机会 。 李子柒、李佳琦的成功不是互联网草根逆袭的经典吗?没有互联网 , 李子柒可能一生就是个漂泊的打工妹 , 李佳琦的事业天花板也高不到哪儿去 。
然而 , 今天在为菜贩生计悲悯不已者 , 也许昨天还在对李子柒、李佳琦这样互联网草根逆袭者鄙视不已 , 而互联网产业在他们看来同样是“不该获得成功者”的罪恶工具 。 人的心态就是如此复杂 , 同情心未必是真善意 , 而妒忌心的恶意却总是真实的 。
和《不》文的作者一样 , 我也讲个故事 。
在电商崛起的时代 , 我办公地点对面的商场开始迅速萎缩 , 一位熟识的青年保安下岗后干了快递 。 小伙子勤快、动作麻利、性格开朗 , 很快就成了这个办公集中街区最受欢迎的快递员 。 一位老客户很赏识他 , 给他投资和他合伙开了一家小快递公司 。 大家都为他的幸福结局感到高兴 , 也对他离开快递一线感到有些可惜 。

|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
文章图片
图6/6
▲快递员(图/图虫创意)
一年多以后 , 他又回来了 , 大家担心他是不是把公司搞黄了 , 他笑着说没有 , 他的小公司被一家大企业收购了 , 赚了几十万 。
我调侃他“那你也是有钱人了 , 还跑啥快递呢?”他憨憨地说“我也不会别的 , 继续跑呗” 。 这些普通的好人 , 需要平等的机会 。
时至今日 , 曾经在疫情封城中支撑我们生活、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星的互联网巨头到了人人喊打反转剧情 , 面对这些正义满满的大众舆论 , 我着实惊讶不已 。
显然 , 那些喊打的都是聪明人 , 他们知道反市场、反企业在经历过特殊岁月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 既卖了廉价的情怀又卖了乖 。 顺应时势 , 又彰显了自己挑战巨人的光辉形象 , 最后归结于“政府必须出手” , 显然是无风险无责任地获得了权力加持的快感 。
然而 , 这种利用无知、消费蒙昧、煽动恶意的精致算计最后会害了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哪怕你足够精致、足够利己 , 也只是然并卵而已 。
《不》文的作者和应和者 , 你们知道自己反对的是什么?呼吁的又是什么吗?
【|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文艺腔谈经济才是“不讲武德”】(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