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汽车价值重心后移意味着什么( 二 )


有数据统计显示 ,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2.9亿台 , 同比下降5.8% 。 对于手机公司而言 , 势必要寻找新的流量入口 , 而智能电动汽车则是最新的流量入口 。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 , 汽车产品的软件服务价值不断提升 , 原有的价值曲线逐步后移 , 这也将驱使着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入局汽车行业 , 从而将其在软件层面积累的优势更好地发挥 。
“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前景 , 已经得到更多人认同 , 产业变革的可能性会更大 。 ”今年7月 , 在新造车企业小鹏汽车登陆港股市场时 ,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曾这样评价过雷军跨界造车的举动 。 在他看来 , 小米进军汽车行业是经过缜密的思考的 , 越来越多的玩家的进入 , 恰恰证明了产业的前景和空间 。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同样对小米等跨界选手的进入表示欢迎态度 , 并称其为“竞争队友” 。 李斌认为 , 这些企业的入局 , 并不是一两个月内的决策 , 而是长期衡量和决策的结果 。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 , 造车无疑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 。
他表示 , 小米等互联网企业愿意主动加入到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 , 对于推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 无疑是利好的 , 可以进一步加速行业的转型 。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 , 围绕着智能汽车展开的下半场竞争还没有正式开始 , 整个产业的竞争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 , 这对于新玩家而言 , 是进入产业的最佳时期 。 ”一位汽车分析师认为 , 在此时进入汽车产业 , 最有利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
正因如此 , 宣布造车后 , 集度、小米等公司几乎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占赛道的先机 。 据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透露 , 目前集度汽车的智能驾驶是以“周”为单位快速迭代的 , 这个研发效率是与产业变革的速度高度匹配的 。
从卖车到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吸引新玩家的并不是造车本身 , 而是由智能电动汽车所延伸出来的新价值 。 ”有业内专家指出 ,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 汽车的价值链已由原来聚焦整车制造环节延伸至了“智造”+“服务” , 随着总体价值的提升 , 其价值曲线也在不断向后延伸 , 未来软件服务将成为汽车价值的重心 。 同时 , 软件服务可以贯穿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 可持续性更强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 虽然新玩家们在汽车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 , 但却更加聚焦 , 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智能化层面 。
例如 , 华为、OPPO等手机大厂大多数以智能座舱为切入点;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则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的数字化助手 , 主打信息服务;小米和集度这类直接下场造车的选手 , 主打的王牌也多是高阶智能驾驶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