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陆成宽
“下面有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84岁的张弥曼女士来给我们讲述视频背后的故事 , 她分享的视频题目是《失落的古鱼王国》 。 ”
主持人介绍完 , 快速从讲台走向张弥曼 , 想把她扶上台 。 满头银发的张弥曼轻轻摆了摆手 , 示意主持人不用扶她 。 “我今年84岁了 , 过完年就85岁了 。 刚才上台前 , 主持人想来扶我 , 我身体还行 , 不用扶 。 ”在讲台落座后 , 张弥曼笑着说 。
文章图片
这一幕发生在12月2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举办的“率先行动故事汇”微视频(第二季)优秀作品交流分享会上 。
今年84岁的张弥曼荣誉等身 。 她是我国杰出古脊椎动物学家 , 也被评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 更重要的是 , 她在网上也很火 , 一度被网友称作“国民女神” 。 当天的活动中 , 她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关于“古鱼类”研究的微视频 。 而这个视频的内容是她的学生、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朱敏和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 。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 , 张弥曼娓娓道来 , 给听众们讲述了一个古鱼王国的故事 。
自从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 , 人类才知道我们是从早期的脊椎动物演化而来的 。 “但是从哪些动物演化而来 , 怎样演化而来的?我们所知甚少 。 ”张弥曼说 。
在距今3亿5千万年前的泥盆纪 , 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是“鱼类” 。 其中有很多最早的鱼类是没有下巴的 , 叫做“无颌类” 。
【研究|古鱼王国“女神”张弥曼:科研工作需要一点“野心”】
文章图片
在张弥曼的悉心指导下 , 朱敏团队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 , 对古鱼类的认识不断加深 , 在云南曲靖潇湘水库附近的距今4亿2千万年前的志留纪地层中发现了很多鱼化石 , 其中包括不少有颌类鱼化石 , 如保存比较完整的梦幻鬼鱼、初始全颌鱼、罗氏斑鳞鱼等 。 这些发现证明了颌在志留纪不仅已经出现 , 而且已经有了丰富的多样性 。
“朱敏的一个特点是大胆创新 , 他是有‘野心’的 , 在多年以前就和高能所的同志共同开发高精度CT , 用以取代磨片的方法来了解鱼类脑颅的内部情况 。 ”张弥曼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 。
“在我看来 , 科研工作中要想做出前所未有的成果 , 确实是需要一点‘野心’的 。 ”张弥曼说 。 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 , 张弥曼也不缺“野心” 。 她在泥盆纪肉鳍鱼类、肺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关系研究领域内的创新性研究结果 , 都挑战了传统观点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张弥曼是云南曲靖泥盆纪—志留纪鱼化石研究的前辈 , 在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之后 , 她慷慨地将这个更可能产生亮眼成果的领域让给年轻人 , 转而投身新的研究领域 。
当学生的研究有了成绩时 , 她又无私地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提供鼓励和支持 。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德尔塔|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IT|南非研究显示两剂强生新冠疫苗可大幅降低Omicron导致的住院
- 华为|华为正研究电动车充电设施,充7分钟电量可由20%到80%
- IT|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正在取代德尔塔 潜伏期更短更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