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 。 我在北京大学读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 , 学的是如何建立一套庞大的知识管理体系 , 只不过后来这个体系被迅速计算机化了而已 。 如果没有互联网 , 也许今天的我会坐在某个大学的图书馆里 , 日复一日地给图书编写目录吧 。 当然 , 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
这也意味着 , 从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 , 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 北大的书何其多也 , 虽然我爱好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计算机 , 但在燕园之中、书山墨海的熏陶下 , 我对书始终有一种敬畏之情 。
文章图片
1998年 , 在响应国家召唤、回国创业之前 , 我颇为“不务正业”地写了一本小书——《硅谷商战》 , 讲述在硅谷多年间 , 发生在我身边的商战故事 。 当时国内对于硅谷的高科技发展史、竞争史非常关注 , 也有很多报道 , 但罕有以第一视角和亲身经历来讲述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作品 。 我恰好有这样的条件 , 同时又觉得介绍硅谷的发展 , 对于中国高科技行业寻求跨越式赶超或许有所借鉴 , 所以即使当时非常忙碌 , 但还是抽空完成了这本小书 。 这也是我在国内第一次正式出版个人专著 。
虽然当时已经接触了大量计算机相关的信息 , 但我还是选择了以书为载体 , 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信息载体里 , 书的信息密度更大、对事实和知识的表述更为系统和严谨 。 而与之相应的 , 是当时国内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知识(信息)体系 , 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平等和不便捷 。
这种状况也更加坚定了我创办百度的初心 , 那就是让人们更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 而后的20年 , 搜索引擎果然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使用知识的方式;百度也从最初的信息检索 , 进化出了当今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 果然是“不忘初心 , 方得始终” 。
用知识沉淀思考 , 以期对时代的发展或多或少起到一些正向推动的作用 , 这可能才是我的初心所在 。
这或许也解释了 , 为什么在我们即将进入智能社会时代的前夜 , 我出书的频率变高了 。
文章图片
如果说 , 《智能革命》是一部科普书 , 重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 是为了让公众对人工智能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知 , 那么《智能经济》已经不完全志在科普 , 而是着眼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基建、新动能的价值所在 。
而《智能交通》这本书写作的初心和设定的出发点 , 比以上两本的定位 , 还要更为深入一些——希望探讨的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 如何将交通事故降低90% , 如何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达成 , 以及未来城市应该是怎么样等问题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未来|5年解决限行,李彦宏“很傻很天真”?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Tencent|微信小程序新规则:调用个人敏感信息将需授权
- 接口|微信小程序用户信息相关接口调整
- 梦芯|梦芯科技:精准时空信息赋能汽车技术创新发展
- 信息|我国成功发射天绘 4 卫星,用于地理信息测绘等任务
- 信息|财报识别系统教你怎样做好金融信贷审批工作!
- 安全|T-Mobile再遭网络攻击 部分客户信息和SIM卡被窃取
- 信息|中科曙光:参与制定首批液冷数据中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