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拼一拼”搬到家门口 服务成本成社区团购绕不开的考验

_原题是:“拼一拼”搬到家门口 服务成本成社区团购绕不开的考验
行业观察
社区团购成为巨头眼中获取新增长空间和新流量通道的又一赛道 。
【新京报|“拼一拼”搬到家门口 服务成本成社区团购绕不开的考验】继电商直播后 , 社区团购可能是最近互联网行业最热的词汇 。 京东、拼多多、美团、滴滴、阿里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已经纷纷入局社区团购厮杀 。 疫情是社区团购风口吹起的助推剂 , 而疫情之后 , 越来越多的人培养出了线上购物消费习惯 , 进一步推动社区团购产业的发展 。
艾瑞咨询发布报告称 , 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2796.2亿元 , 较上一年增长36.7% 。 预计到2023年 , 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
国内互联网巨头 , 在已有业务板块基本进入到下半场 , 增量空间越来越小 , 争夺存量市场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 。 互联网巨头们目前普遍陷入营收和流量增长焦虑 。
因此 , 社区团购成为巨头眼中获取新增长空间和新流量通道的又一赛道 。 从目前的各家巨头的操作来看 , 基本沿用了“老三样”:快速组建全国性地推团队 , 在各地跑马圈地;通过价格补贴方式 , 在最短时间内获客 , 加快市场教育;对竞争对手不仅要抢业务 , 更要抢人 , 有报道称某进场较早的社群团购企业 , 其员工被各大巨头以翻倍薪酬争抢 。
不过 , 社区团购看似火热的背后 , 仍然存在诸多隐忧 。 在一二线城市 , 居民购物其实已经非常方便 , 无论是大小超市、菜场以及社区周边零售店 , 都能提供生鲜业务 , 其服务半径往往也就几公里 。 除了已有的生鲜电商外 , 沃尔玛永辉等传统大型超市为了揽客 , 近年来也推出了“网上点菜、送菜上门”的新服务 。 对于用户而言 , 这与社区团购业务服务形态并无太多差别 。
这也意味着 , 许多用户之所以选择社区团购 , 还是被其目前的低价促销所吸引 。 然而 , 补贴效应不可能长久维系 。 一旦各大巨头后续缩减补贴规模 , 这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就可能流失 。
社区团购的主力军恐怕更多在于大妈们 , 所提供的生鲜也是半成品或者待加工品 , 大妈们对于此类生鲜的日常选择比较挑剔 , 也容易看到生鲜的新鲜程度、外观等 , 一旦此类指标不达其预期 , 就可能引发投诉退货 。
生鲜品的保质难度大 , 容易受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 , 损耗率偏高 , 这也是之前生鲜电商业务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 。 对于这一难题 , 几大巨头采取的策略是货源供应直接由用户附近菜场提供 , 如此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菜场生鲜以平价著称 , 但运送生鲜的人力等投入必然会抬高社区生鲜成本 。
当然 , 相比于以往的生鲜电商 , 社区团购采取了拼团模式 , 试图通过批量团购来降低边际成本 , 降低到用户手中的终端价格 。 但相比于之前拼多多的“拼一拼”团购模式 , 其用户是全国性的 , 社区团购受限于地域范围以及供货 , 无法做到如此大的量 , 价格区间也就无法做到太低 。
因此 , 价格、生鲜菜品质量、服务成本、损耗率等 , 将成为巨头社区团购业务绕不开的考验 。 更大的考验是 , 社区团购模式目前除了促销低价外 , 其运营模式相比居民传统购买方式、生鲜电商模式并无太多优势 , 所以 , 这是否会变成一个伪风口?或许半年或者一年后我们就能得出答案 。
□毕舸(财经评论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