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国漫之光”只剩黯淡( 二 )


《秦时明月》正是这段时期内的产物 。33岁的沈乐平在2005年创办玄机科技 , 其注册地杭州的补贴额度并非最高 , 地方政府的方式是不分二维三维 , 每分钟1000元 , 南京、郑州等城市则可达3-4倍 , 在政策利好、资本过热的背景下 , 不乏鱼目混珠的劣质动画 , “蓬勃鼎盛时有几千家公司 , 留下来的不到5% , 玄机是那一波的幸存者” , 更是“优胜者” 。

|秦时明月,“国漫之光”只剩黯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彼时与媒体的对话中 , 沈乐平常提到《变形金刚》《哆啦A梦》《灌篮高手》等成功动漫作品 , 它们是国产动画那空白十年的“填充物” , 经过持续创作 , 在漫长的时间里常青不衰 。
与之相仿 , 《秦时明月》在立项之初就按小说原著一口气规划了8部 , “预计要花10年把它做出来 。在中国动漫产业 , 第一次有人以这么长的时间去设定自己的作品 。”
首部《百步飞剑》斥资1000万元 , 以动画片前所未有的新春贺岁形式 , 在2007年春节期间于11个省市同步上映 , 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播出后也迅速得到观众热爱 。
在那个亟需新兴国漫扮演“补位者”的特定时期 , 《秦时明月》能够脱颖而出 , 本质上是因为它与众不同 。在受众定位层面 , 经受过日、美漫作品的长期挤压 , 当时国产动画“可能99%定位在12岁以下” , 沈乐平却认为儿童向动漫的商业价值有限 , 大约6年时间观众群体就会大幅更新 , 因为孩子们到一定年纪 , 都会产生“不想被当小孩”的心理变化 , 不论小时候多么喜欢一只熊或一只羊 , 当朋友说“你怎么还在看这些”时就会疏远它们 。
《秦时明月》将观众年龄段锁定在12-25岁 , 差异化策略让它鲜少有竞争者 。若干年后的一次论坛上 , 沈乐平引用了一份“最具影响力中国原创动漫统计” , 《秦时明月》仅次于《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排名第三 , 且前十名中只有《秦时明月》主要针对12岁以上的青少年观众 。

|秦时明月,“国漫之光”只剩黯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时明月》中的招式
在内容与技术层面 , “以时尚、科技传播中国文化之美”是《秦时明月》贯彻十几年的核心理念 , 拆解来看 , 在国内观众最熟悉的历史、武侠故事中注入“时尚感”和“科技感”的确是其致胜之钥 。“时尚”指被观众们津津乐道的角色、台词、动作设计等 , 比如美型化的人物造型在开播之初也被质疑过日韩痕迹明显 , 主创团队称“倒不如说我们的动画有很强的游戏风格” , 这部动画并不想恪守传统古装范式 , 而是着意于扩大圈层和走向国际 。

推荐阅读